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唐代]: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九日茱萸熟,插鬓傷早白。
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
遠訪投沙人,因為逃名客。
故交竟誰在,獨有崔亭伯。
重陽不相知,載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歸,傳呼隘阡陌。
彤襟雙白鹿,賓從何輝赫。
夫子在其間,遂成雲霄隔。
良辰與美景,兩地方虛擲。
晚從南峰歸,蘿月下水壁。
卻登郡樓望,松色寒轉碧。
咫尺不可親,棄我如遺舄。
九卿天上落,五馬道旁來。
列戟朱門曉,褰帏碧嶂開。
登高望遠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歡情洽,黃花逸興催。
山從圖上見,溪即鏡中回。
遙羨重陽作,應過戲馬台。
译文
九月九日茱萸成熟,插鬓时发现鬓发已经白了许多,伤心!
登高瞭望高山大海,满目凄凉,为古昔之人悲哀。
远访为吊念屈原而投沙之人,因为我也是逃名隐逸之客。
故交中还有谁在?独有崔亭伯崔侍御你了。
重阳节到了也不知道,放船载酒任水漂流。
我手持一枝菊花,和二千石的太守调笑。
日暮时分头戴头巾归岸,传呼之声充满阡陌。
一双白鹿拉着红色官车,后面宾客光辉显赫。
夫子你坐在其中,你我就像相隔云霄。
良辰与美景,白白地错过,没有喝到酒,没有听歌舞。
晚上我从南峰归来,女萝间的明月落下水壁。
再登上郡楼瞭望,古松的颜色也因寒更绿。
你我咫尺之间,却不可相亲,我好像一只被抛弃的鞋子。
九卿高官从朝廷而来,乘着五马豪华大车。
拂晓朱门列戟,撩开帏帐就看见碧嶂一排排。
登高遥望远海,招集到许多英才。
紫绶官员欢情融洽,黄花插鬓逸兴飞。
青山好像图画,流溪仿佛镜中回旋。
遥羡你在重阳节的佳作,现在应该过了戏马台吧。
注释
⑴因为逃名客:“逃名”一作“名山”。
⑵山从图上见:“从”一作“依”。
⑶溪即镜中回:“即”一作“向”。
李白集中存有酬赠崔侍御诗十一首,大多是在金陵(今江苏南京)一带写的。这组诗当是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秋李白南游至宣城(今属安徽)时所作。关于崔侍御为何人,学术界尚存争议。郁贤皓《李白诗中崔侍御考辨》认为,崔侍御即是崔成甫。这两首诗感叹光阴易逝与怀才不遇,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也蕴含了抱负未能实现的苦闷。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李白的诗(963篇) 〕
明代:
朱诚泳
三分春色正当中,媚景撩人处处同。斜日小亭人醉后,杏花香散一帘风。
三分春色正當中,媚景撩人處處同。斜日小亭人醉後,杏花香散一簾風。
明代:
石宝
从仕二十载,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转,无问喧与僻。
最后移阙西,地位更平直。趋鼓向启明,绕尽宫树碧。
從仕二十載,蔔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
最後移阙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啟明,繞盡宮樹碧。
:
陈振家
幽栖林下客,今日意何如。读水光阴迅,吟山世事疏。
命穷翻妒鸟,气躁漫思鱼。预种凌霄竹,居然成散樗。
幽栖林下客,今日意何如。讀水光陰迅,吟山世事疏。
命窮翻妒鳥,氣躁漫思魚。預種淩霄竹,居然成散樗。
元代:
陈高
芦沟桥西车马多,山头白日照清波。毡庐亦有江南妇,愁听金人出塞歌。
蘆溝橋西車馬多,山頭白日照清波。氈廬亦有江南婦,愁聽金人出塞歌。
明代:
申佳允
策蹇聊为汗漫游,流光倏忽又惊秋。萧萧黄叶濛濛雨,惹起离人一段愁。
策蹇聊為汗漫遊,流光倏忽又驚秋。蕭蕭黃葉濛濛雨,惹起離人一段愁。
明代:
李东阳
碧林红叶惊飞鸟,江上秋风下来早。雁去鸿辞烟水空,蒹葭落尽芙蓉老。
原头鹡鸰如有知,应怜岁暮得同栖。枝间戴胜声不住,应忆春园初降时。
碧林紅葉驚飛鳥,江上秋風下來早。雁去鴻辭煙水空,蒹葭落盡芙蓉老。
原頭鹡鸰如有知,應憐歲暮得同栖。枝間戴勝聲不住,應憶春園初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