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初出茅庐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刻骨铭心 |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斗唇合舌 |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
安安静静 |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鼻青脸肿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慌里慌张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各行各业 |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共为唇齿 |
比喻互相辅助。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迷离惝恍 |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千里命驾 |
命驾:命人驾车。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末大必折 |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
寒木春华 |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
一时无两 |
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 |
指手画脚 |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
老气横秋 |
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