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星的成语

有关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星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牛星织女即牛郎织女。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诗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井中视星从井里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浅,见识狭隘。《尸子·广释》:“因井中视星,所见不过数星。”
物换星移物换:景物改变;星移:星晨的位置移动。景物改变;星辰位置移动;指时序变迁。唐 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三星在天指新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星离月会犹言时分时合,时去时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妻》:“从此星离月会,积有年余。”
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换斗移星改变星斗的位置。比喻手段高超,神通广大。宋·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七卷:“佛祖命脉,列圣钳锤,换斗移星,经天纬地。”
月章星句形容文章优美,辞藻华丽。元·马熙《摸鱼子》:“集词敬为先生寿,博得月章星句。”
星流影集集:聚集,会合。像流星飞驰,影子汇聚。形容行动迅速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星流景集,飙雷霆击,长驱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星星点点①形容多而分散。②形容少许或细碎。清·无名氏《刘公案》第88回:“咱爷们要想就往大里想,星星点点算不了事情!”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戴月披星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这般披星戴月生受。”
星驰电走驰:奔驰;走:跑。象星疾驰,如电急闪。形容极其迅速。元·杨显之《潇湘雨》楔子:“腿上无毛嘴有髭,星驰电走不违时,沿河两岸长巡哨,以此加为排岸司。”
分星擘两详细分说;清楚,明白。《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便分星百(擘)两,道俺不姓慕容。”
文章星斗是文章之冠首,形容人文章写得漂亮,超群出众。元·魏初《满江红·为双溪丞相寿》词:“元自有,谈天口,初不负,经纶手,更诗书万卷,文章星斗。”
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流星掣电见“流星飞电”。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0回:“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电掣星驰如闪电和流星似的掠过。比喻迅疾。《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十三妹]回头向大家说声请了,霎时间电掣星驰,不见踪影。”
擘两分星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星奔川骛像流星飞驰,如江河涌流。形容迅速疾快。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靡不望影星奔,藉响川骛,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轸。”
星星落落形容少而分散。《解放日报》1982.7.7:“四周的田野上,已星星落落地有人在劳动了。”
星火燎原一点儿小火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微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星火:微小的火;燎原:火烧原野。《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披星带月顶着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归或夜行。唐·吕岩《七言绝句》:“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麒麟。”
月眉星眼像弯月一样的眉毛,像明星一样的双目。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一折:“你说咱雪肌花貌常清净,桃腮杏脸行端正,月眉星眼天然性。”
柳眉星眼形容女子细长的眉和明亮的眼睛。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杏脸桃腮,酝酿出十分春色;柳眉星眼,妆点就一段精神。”
丧门星爱争吵的人。比喻带来灾祸或者晦气的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犯着这位丧门星,事情可就大大的不妥了,我先去碰碰看罢!”
灿若繁星灿:灿烂。繁:众多。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从的人很多。
星行夜归天没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来。《晋书·夏统传》:“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归,或至海边,拘蚶蚏以资养。”
曙后星孤曙:破晓时光。旧称仅遗孤女。唐·孟棨《本事计·征咎》:“崔曙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试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当时以为警句。及来年,曙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谶也。”
月下星前指月夜良宵。明·无名氏《桃符记》第一折:“你可休眠思梦想,月下星前自主张。”
瓦解星飞如瓦破碎,如星飞散。比喻人心涣散,各奔东西。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平地风波二千尺,一家儿瓦解星飞。”
星罗云布犹星罗棋布。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众星拱辰拱:环绕,拱卫。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月约星期期:约定。在星月之夜约会。指男女幽会。元·乔吉《行香子·题情》:“海誓山盟,白玉连环。月约星期,泥金小简。”
炳若日星光明如同日月星辰。同“炳如日星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上:“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文正公、文忠公、师鲁,皆第一流人,名书国史,炳若日星,初不假于称赞。”
劈两分星劈:分开;星:秤杆上的小点子。指过分计较微薄小利。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那时昧己瞒心,劈两分星,细切薄批。”
棋布星陈同“棋布星罗”。清·慕天颜《请开海疏禁》:“虽蜀道渐开,楚江咸顺,而貔貅之众,棋布星陈,资饷甚殷,所在告急。”
戴星而出戴:头顶着。天没亮就出门了。形容人非常勤劳。宋·苏轼《东坡应诏集·策别》:“夫今为京兆者,戴星而出,见烛而入,早出晚归。”
星驾席卷星驾:连夜驾车疾行;席卷:像卷席子一样包括无余。指连夜驾车出动,迅速前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
景星麟凤犹言景星凤凰。比喻杰出的人才。《元史 同恕传》:“自京还,家居三年,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乡里称为先生而不姓。”
星月皎洁皎洁:明亮洁白。星星和月亮明亮洁白。宋·欧阳修《秋声赋》:“星月皎洁,明河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