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金的成语

有关金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金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铁郭金城比喻设防坚固的城池。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金玉满堂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十二金牌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宋史 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金刚努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宋·庞元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玉走金飞谓日月如飞。比喻时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乌,指太阳。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宋·柳永《看花回》词:“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
家书抵万金比喻家信的珍贵。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金钗十二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大马金刀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皱,说:‘你怎么这么俗啊?起来!’”
紫绶金章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
架海金梁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
赢金一经指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籝”。《汉书·韦贤传》:“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颜师古注:“今书本籝字或作盈,又是盈满之义。”
床头金尽旧时形容钱财用尽;陷入贫困的境地。唐 张籍《行路难》诗:“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鸣金收军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男儿两膝有黄金指男子汉不可轻易向人下跪。《西游补》第六回:“行者微露不忍之态,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儿两膝有黄金。你今后不可乱跪!’”
金龟换酒解下金龟换美酒。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唐 李白《李太白集 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木公金母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宋·张元干《瑞鹤仙·寿》词:“对木公金母,子孙三世,妇姑为寿满酌。”
点铁成金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玉箫金管见“玉箫金管”。唐·李白《江上行》:“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宋·周邦彦《蓦山溪》词“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晋书 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
金华殿语金华殿:宫殿名。指一般水平的讲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背紫腰金身穿紫袍,腰佩金饰。指做大官。元·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指望你背紫腰金,怎知你不成器!”
金石之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1回:“兄长金石之言,小弟当铭刻肺腑。”
捐金抵璧谓不重财物。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黄金世界形容美好完善的境地。
金紫银青金紫:金印章,紫绶带。银青: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
金兰契友金兰:指友情投合,交谊深;契:投合;契友:情投意合的朋友。泛指结拜兄弟《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金谷酒数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晋 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金石之坚象金属和石头那样坚硬。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汉 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金貂取酒见“金貂换酒”。宋·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词:“银字吹笙,金貂取酒。”
玉昆金友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北朝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砂里淘金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三寸金莲金莲:指缠足妇女的小脚。指妇女的小脚。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金玉其表金玉:珍宝。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金书铁券铁券: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铁制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唐·罗隐《代武肃王钱缪谢赐铁券表》:“赐臣金书铁券一道。”
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千金弊帚比喻东西虽然微贱,却十分珍惜重视。宋·苏轼《次韵秦观……将入京应举》诗:“千金弊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千金市骨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宋 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一刻千金一刻:指极短的时间。比喻时间极其宝贵。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金镶玉裹喻荣华的生活。清·蒋士铨《空谷香·饮刃》:“可又来,他自有雌雄一窠,受用着金镶玉裹,成就了富贵的姻缘,要穷人做什么。”
暗度金针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金针: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后因以比喻秘诀。暗中将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又借指幕后交易。见唐·冯翊子休《桂苑丛谈·史遗》。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
诚至金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金淘沙拣从沙里淘拣金子。比喻写作时琢词炼句。清·孔尚任《桃花扇·侦戏》:“新词细写乌丝阑,都是金淘沙拣。”
金石之计比喻最安全的计策。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金钗细合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璫。”
金尽裘敝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纳。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火眼金睛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敝帚千金敝:破旧;敝帚:破旧的扫帚。自己的破扫帚;却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十分爱惜。汉 刘珍《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垂堂:靠近屋檐的地方。家有千金的人不在屋檐下停留。形容有钱人非常看中自己的身体。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裘弊金尽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也比喻工作繁忙。唐 刘知几《史通 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金刚眼睛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金银财宝钱财和珍宝。泛指钱财。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再说卢俊义奔到家里,不见了李固和那婆娘,且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明 刘基《诚意伯集 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