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谷的成语
有关谷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谷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进退维谷 |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诗经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
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 积:聚,储蓄。生养儿子是为了方便老年生活,储存谷物是为了防备荒年挨饿。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
进退唯谷 | 见“进退维谷”。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唯谷。’” |
岸谷之变 | 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 《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屈谷巨瓠 | 比喻无用者。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 |
陵谷沧桑 | 陵:山陵;谷:山谷。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巨变迁 | 清 赵翼《瓯北诗话 吴梅村诗一》:“又自托于前朝遗老,借陵谷沧桑之感,以掩其一身两姓之惭,其人已无足观。” |
金谷酒数 | 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 晋 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
一丸泥封函谷关 | 丸泥:一点泥,比喻少;封:封闭;关:关隘。用一个小泥丸就能把函谷关封闭。形容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
高岸为谷 | 谷:两山间的凹处。高岸变成山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谴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
五月粜新谷 | 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 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
一谷不登 | 见“一谷不升”。 | 《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
梯山栈谷 | 谓凿梯、修栈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险阻。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
聚米为谷 | 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
枕山栖谷 | 比喻过隐居生活。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琼传》:“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 |
虚怀若谷 |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迁乔出谷 | 比喻人的地位上升。 | 《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跫响空谷 | 空谷中的行人之声。常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等。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
谷贱伤农 | 指粮价过低,损害农民的利益。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
山鸣谷应 | 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
高岸成谷,深谷为陵 | 谷:两山间的凹处;陵:大山。高岸变成山谷,深谷变为高山。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 清·侯方域《赠江伶序》:“高岸成谷,深谷为陵,即秉烛刻阴,岂足以老伶之一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