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日的成语

有关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日理万机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指帝王宰相每天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务。现指国家领导人为国事日夜操劳。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拨云见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日日夜夜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风和日丽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移日卜夜指昼夜相继。清 钱谦益《黄埔及六十寿序》:“清歌妙舞,移日卜夜。”
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日积月累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日薄西山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日慎一日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日复一日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途穷日暮犹日暮途穷。清黄遵宪《群公》诗:“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白日梦白日做梦。比喻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朱自清《论百读不厌》:“他们没有多少自由,却有做白日梦的自由。”
旷日持久旷:荒废;耽搁;持:持续;拖延。耽搁时日;长期拖延。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绕梁三日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计日而待计算着日子来等待,意即无须很久。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来日大难表示前途困难重重。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日省月修天天反省,月月修身。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 知县改授》:“使本官读书进学,日省月修,待其老成,然后授以任事之职。”
皇皇不可终日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
日异月更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文字之变,日异月更,不可穷诘。”
成日成夜整日整夜,日日夜夜。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成日成夜爆破声不断,好像这里在进行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战。”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3回:“俱骑了马,连日夜兼程,赶上丧车,护进二贤庄。”
同日而言同“同日而论”。《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日许多时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宋·石孝友《声声慢》词:“花前月下,好景良辰,厮守日许多时。”
度日如年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宋 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日无暇晷形容没有一点空闲的时候。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所讲的不是嫖经,便是赌局,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
概日凌云蔽日穿云,形容很高。南朝 陈 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槊动风霜,弩穿金石,高楼大舰,概日凌云。”
日久见人心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全名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日新月盛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宋·朱熹《<中庸章句>序》:“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
百花生日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挥戈返日挥:舞动。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将戈一挥,可以使西下的太阳回转过来。①比喻留连光景,希望白天能够延长。②后常用以形容有能够排除困难,扭转危局的雄才大略。亦作“探戈反日”、“探戈回日”、“挥戈退日”、“鲁戈回日”、“鲁阳探戈”。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既同处厝火积薪之会,当励挥戈返日之忠。”
日削月割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蔽日干云挡住太阳,直冲云霄。形容十分高大。唐 张文成《游仙窟》:“于时金台银阙,蔽日干云。”
日来月往见“日往月来”。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二:“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日进不衰衰:减。一天天有增无减。汉·刘桓《赐南奥王赵佗传》:“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悖暴乎治。”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易:换;并日:两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饭。形容非常贫穷。西汉·戴圣《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日月合璧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有天没日比喻说话毫无畏惧和顾忌。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2回:“拿这有天没日头的事压枉奴。就是你与的簪子,都有数儿,一五一十都在。”
日销月铄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唐·韩愈《石鼓歌》:“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日往月来形容岁月流逝。《周易 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旷日引久犹言旷日长久。《汉书·严助传》:“旷日引久,士卒劳倦。”
岌岌不可终日形容情况非常危险,一天都过不下去。《明史·马士英传》:“盖明之季年内忧外患,岌岌不可终日。”
如日方升方:刚刚。像太阳刚刚升起一样。比喻正处于兴盛阶段;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坚强的生命力。《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日近长安远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日月入怀旧称生贵子的吉兆。形容心胸开阔。也比喻光彩夺目。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黑天白日白天和黑夜;整日整夜。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工作队和农工会,黑天白日,川流不息地有人看望。”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日月经天太阳月亮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历久不衰;永恒不变;也比喻事情明显;有目共睹。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日升月恒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日中则移同“日中则昃”。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鲁戈挥日同“鲁阳挥戈”。明·李东阳《登五星庙瑞芝亭》诗:“鬼斧凿空通鸟道,鲁戈挥日驻云梯。”
日试万言以每天试写万言为验;以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为考校。极言才气横溢,文思敏捷。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指矢天日见“指天誓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窦氏》:“女要誓;南指矢天日,以坚永约,女乃允之。”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师》:“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
千载一日犹千载一时。元·寿宁《静安八咏·赤乌碑》:“龟龙剥兮皇象书,千载一日兮传赤乌。”
日莫途远见“日暮途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