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墨守成规 |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
混淆是非 |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饮水思源 |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藏形匿影 |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隳肝沥胆 |
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心旷神怡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舞刀跃马 |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改恶向善 |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
腹心相照 |
腹心:内心;照:映照,见。以真心相见。比喻彼此很知心,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
忠果正直 |
忠诚果断,持正刚直。 |
尔虞我诈 |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
蹊田夺牛 |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
夺其谈经 |
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 |
大江东去 |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
红尘客梦 |
红尘:佛家指人世间。比喻尘世虚幻。 |
微故细过 |
细过:小的过失。指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
体规画圆 |
犹言依样画葫芦。谓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
黑灯瞎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 |
化外之民 |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