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假公济私 |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废书而叹 |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逢人说项 |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
纵横四海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
倒载干戈 |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
高步通衢 |
见“高步云衢”。 |
抗尘走俗 |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
持之以恒 |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
云游天下 |
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 |
蹊田夺牛 |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
化外之民 |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
山间林下 |
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
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是非只为多开口 |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
坐山观虎斗 |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
一见如故 |
故:故人;老朋友。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彼此一接触就情投意合。 |
格古通今 |
穷究古代,通晓当代。谓学富识广。 |
海岱清士 |
海岱: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地方,引申为海内。海内的清廉之士。 |
往蹇来连 |
谓往来皆难;进退皆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