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阿谀奉承 |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
喜笑颜开 |
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
经文纬武 |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斗方名士 |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分门别类 |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刮目相看 |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东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怜香惜玉 |
怜、惜:爱护;爱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怜爱。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骂骂咧咧 |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
经纬万端 |
比喻头绪极多。 |
貌合神离 |
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 |
读书三到 |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