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信的成语
有关信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信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音信杳无 | 没有一点消息。 | 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盼前程音信杳无。”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言而无信 |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通风讨信 | 犹言通风报信。 | 明·沈鲸《双珠记·京邸叙亲》:“宫城中不比民家,虽皇后贵妃,难与父母往来,况宫女禁闭在内,谁能通风讨信。” |
韩信将兵 | 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信誓旦旦 | 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 《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孝悌忠信 |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 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
笃信好学 |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胡为乱信 | 为:做,干。胡乱地做事,盲目地迷信。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 |
言必信,行必果 |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
言而不信 | 见“言而无信”。 | 《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
言行信果 | 见“言必信,行必果”。 | 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
去食存信 |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信嘴胡说 | 信:由。由着嘴胡说八道。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 |
果于自信 | 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 《列子·汤问》:“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
言信行直 | 指言语信实,行为正直。 | |
疑信参半 | 怀疑相信各占一半。 | 宋 魏了翁《江陵别安抚书》:“少之时,有言人之簠簋不饰者,辄咎其诬人;迨稍涉世,疑信参半,今则信其有是人也。” |
信马由缰 |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 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
弃信违义 | 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清·陈确《分三秦论》:“弃信违义,而背叛天下之所共主,以自行其智,虽得天下,其亡益违。” |
取信于民 | 取得人民的信任。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
信步而行 | 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 宋 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
赏信罚明 | 同“赏罚分明”。 | 《新唐书·李光弼传赞》:“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
弃信忘义 | 弃:丢弃;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半疑半信 |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
诎寸信尺 | 诎:通“屈”,屈服、折服。信:通“伸”。屈折一寸,伸长一尺。比喻舍弃小的毛病,伸张大的事理。亦作“诎寸伸尺”。 | |
忠款诚信 | 款:诚恳。真诚守信,没有二心。 | 汉·刘向《列女传·齐桓卫姬颂》:“齐桓卫姬,忠款诚信。” |
信步漫游 | 信步:随意行走。随意走走逛逛。 | 宋·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
音稀信杳 | 杳:深远,无影无声。音信一点也得不到。 | 元·无名氏《字字锦》曲:“想杀人也天,盼杀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不误约盟言。” |
信以为实 | 信:相信。指把虚无的当作真实存在的。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 |
信以为本 | 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 |
信使往还 | 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我景仰中山先生几己二十年,信使往还者已多年,但我一直没有得着见他面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