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弃的成语

有关弃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弃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弃重取轻弃:抛开。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
弃子逐妻弃:抛弃;逐:驱赶。抛弃子女赶走妻子。形容百姓生活困苦,妻离子散。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
黄锺毁弃比喻贤才不用。
弃本逐末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它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汉书 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弃如敝屣敝:破烂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样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亦作“弃若敝屣”、“去如敝屣”、“如弃敝屣”。林语堂《谈中西文化》:“所以他们看得出中国诗文的好处,而我们反自己看不见弃如敝屣了。”
敝帷不弃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礼记 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弃甲负弩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初见秦》:“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
抛戈弃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食之无味,弃之不甘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这一种杂志,大约小峰是食之无味,弃之不甘也。”
弃旧怜新怜:爱。多指男子抛弃旧宠,爱上新欢。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他心儿里悔,悔。你做的个弃旧怜新,他则是见咱有意,使这般巧谋奸计。”
弃末反本亦作“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东汉·班固《东都赋》:“抑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盛务,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故旧不弃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彼弃我取别人摒弃的我拿来。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晋·皇甫谧《高士传·任安》:“性以洁白为治,情以得志为乐,性治情得,体道而不忧,彼弃我取,与时而无争。”
不弃草昧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绝圣弃智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先秦 孔子《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弃智遗身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弃甲丢盔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弃之可惜扔掉它未免可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弃信违义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清·陈确《分三秦论》:“弃信违义,而背叛天下之所共主,以自行其智,虽得天下,其亡益违。”
人弃我取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弃明投暗与“弃暗投明”意相反,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黑暗的、错误的道路。亦作“背明投暗”。
弃旧迎新丢弃旧人,迎接新人。谓爱情不专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弃本求末见“弃本逐末”。清·恽敬《答邓鹿耕书》:“惟小人弃本求末,不务修德,止求吉葬。”
弃短就长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东汉·孔融《肉刑议》:“胡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
含垢弃瑕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
弃末返本见“弃末反本”。《晋书·食货志》:“使四海之内,弃末而返本,竞农务功。”
弃信忘义弃:丢弃;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匠门弃材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比喻无用的人。清 冯桂芬《林文忠公祠记》:“公驰驱绝域,犹手笺酬答无间。匠门弃材,累公之明。”
弃旧恋新抛弃旧的爱慕新的,指人喜新厌旧。
弃其馀鱼《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后因以“弃其馀鱼”比喻节欲知足。《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
弃旧换新弃:抛开。抛弃旧的,换取新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弃瑕取用指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汉 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取用。”
不弃故旧弃:抛弃;故旧:旧交。不轻易抛弃老朋友。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弃如弁髦弁:古代的帽子;髦:儿童的垂发。比喻毫不可惜地丢弃无用之物。清·翟灏《通俗编·服饰》:“弃如弁髦,《左传·昭公九年》:‘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遗簪弃舄见“遗簪坠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