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去的成语
有关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柯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挂冠归去 |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
去住两难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
好来好去 | 善始善终。 | |
大江东去 |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 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大事去矣 | 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
去故纳新 | 犹言去旧迎新。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
不如归去 | 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 | 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
胜残去杀 | 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 《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
颠来簸去 | 连续、反覆地颠簸。 | 巴金《发的故事 星七》:“车子虽然走得慢,但是震动得十分厉害,把站立的客人颠来簸去。” |
恋栈不去 | 栈:养牲畜的棚子或栅栏。恋栈:牲畜留恋自己的圈、棚。形容人贪恋官位,不想离去。 | 《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
拔葵去织 | 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 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织。” |
大势已去 |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
去粗取精 |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 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
来踪去路 | 见“来踪去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如今我竟要求你的大笔,把我的来踪去路,实打实有一句说一句,给我说这么一篇。” |
相去几何 | 去:距离。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 |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
说来说去 | ①反复阐说。②犹言总而言之。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6卷:“说来说去,只是一个道理。” |
去末归本 | 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 《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
相去无几 | 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 钱钟书《围城》:“斜川的将略跟一般儒将相去无几,而他的诗即使不是儒将做的,也算得好了。” |
翻来复去 | 翻:翻转。形容做事多次重复。 | 宋·朱熹《朱子全书性理·理》:“横说世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复去说都如此。” |
何去何从 | 去:离开;从:跟随。往哪里去?跟什么人?多指在重大问题上做出某种抉择。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
去危就安 | 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 《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
过意不去 | 心里感到不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那妇人顿羹顿饭,欢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过意不去。” |
一去不返 | 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 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看着青春的易逝,才觉得青春的可贵,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 |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 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 《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贼去关门 | 贼偷了东西走后才云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法瑫宗一禅师》:“僧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
以肉去蚁 |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
以火去蛾 |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 |
解黏去缚 | 解除粘着和束缚。 | |
来无影,去无踪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鼎成龙去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
鼎湖龙去 | 同“鼎成龙去”。 | 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
以骨去蚁 | 见“以肉去蚁”。 |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
返来复去 | 谓多次重复。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五章:“说醒着吧,他又神志不清,脑子里总是:黑马——白占魁——农业社,农业社——白占魁——黑马,返来复去地兜得他秃顶脑袋疼了起来。” |
逝将去汝 | 诀别之辞。 | |
番来复去 | 番:通“翻”。形容多次重复。也形容不断地翻动身体。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却说皮氏这一夜等赵昂不来,小段名回后,老公又睡了。番来复去,一夜不曾合眼。” |
去甚去泰 | 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 语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 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
予齿去角 | 谓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 | 《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颜师古注:“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 |
去食存信 |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高举远去 | 举:起飞。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阁下居长安,统二于人,不能明白立功名,不如高举远去。” |
绝裙而去 |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 |
去梯之言 | 除去梯子后说的话。比喻绝密的话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
汤去三面 |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
来来去去 | 来和去。指往来不断的样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里接连着亲戚族中的人来来去去,闹闹穰穰,车马填门,貂蝉满座,真是:花到正开蜂蝶闹,月逢十足海天宽。” |
临去秋波 |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
以刑去刑 |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 《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
颠来播去 | 见“颠来簸去”。 | 许地山《空山灵雨·海》:“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住,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 |
呼来喝去 | 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
送去迎来 | 见“送往迎来”。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 |
左来右去 | 形容来回折腾。 |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自从把尉迟下在牢里,我则要所算了他性命,又被这不知趣的徐茂公,左来右去打搅,怎生是好?” |
心去难留 | 去:离开。心已在别处,难以挽留。 | 南朝梁·王僧孺《为姬人自伤》诗:“断弦犹可续,心去最难留。” |
朝来暮去 | 朝:早晨;暮:傍晚。黄昏过去清晨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 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妾身裴兴奴,自从与白侍郎相伴,朝来暮去,又早半年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