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修的成语

有关修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修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不修边幅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日省月修天天反省,月月修身。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 知县改授》:“使本官读书进学,日省月修,待其老成,然后授以任事之职。”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学行修明修明:昌明。学问和品行都很特出。《北史·崔鉴传》:“父绰,少孤,学行修明。”
文修武偃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唐·王起《鼋鼍为梁赋》:“我皇仁治道丰,文修武偃,要荒毕服。”
地下修文旧指有才文人早死。《太平御览》卷八八引王隐《晋书》:“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帷薄不修帐薄:帐幔和帘子,古代用以障隔内外;修:整饬。男女不分,内外杂沓。指家庭生活淫乱。西汉 贾谊《新书 阶级》:“坐污秽男女无别者,不谓污秽,曰:‘帷薄不修。’”
修身养性陶冶身心,涵养德性,陶冶心性。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说:‘可不必生气,出家人修身养性。’”
姱容修态姱:美好;修:长远;态:志向。美丽的容貌,长远的智慧。战国楚·宋玉《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修修补补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毛泽东《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些服务性行业,串街游乡,修修补补。”
帏箔不修见“帏薄不修”。宋·张师正《倦游杂录》:“时侯叔献死,其妻帏箔不修,丞相表其事而斥去。”
修真养性学道修行,涵养性情。元·贾仲名《升仙梦》第四折:“自古,道德非俗,修真养性,烧丹炼药工夫。”
重修旧好恢复旧情,重归于好。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五章:“秀云不愿改嫁到耳鼓山去,这就是一个最好的重修旧好的时机。”
修旧起废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把废置的利用起来。《汉书 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修好结成修:整治。重修旧好,缔结联盟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九年》:“楚子使公子辰如晋,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
昼修夜短
束身自修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修文地下修文:修明文教。指文人死亡。唐·杜甫《哭李常侍郎》诗:“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修身慎行提高自身修养,小心谨慎行事。东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修辞立其诚诚:真心实意。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邹鲁《浙江光复》:“处州党员极多,因该处崇山峻岭,可为修鳞养爪之用。”
修饰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修饰整个人的仪表。也比喻修饰表面,无关大局。《后汉书 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修仁行义修:实行。施行仁爱正义。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