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血的成语
有关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血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血光之灾 | 迷信指有被杀的灾祸,。 | 元 无名氏《盆儿鬼》楔子:“此卦洽谈室一百日内,有血光之灾,只怕躲不过去。” |
枕戈泣血 | 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杀敌雪恨。 | 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
兵不血刃 | 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
血流成河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
呕心沥血 |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刀光血影 | 形容血腥的杀戮。 |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汉三镇,自北伐以来,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 |
腥风血雨 |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 清 陈天华《警世钟》:“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
一针见血 |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
血泪盈襟 | 血泪:悲痛的眼泪;盈:满。眼泪流湿了衣襟。形容非常悲痛。 | 唐·白居易《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遂置笏伏陛,极言是非,血泪盈襟,词竟不屈。” |
碧血丹心 | 碧血:血化为碧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形容满腔热血;无限忠诚之心。也作“丹心碧血”。 |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
啮血沁骨 | 形容极端诚信。 | 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 |
含血喷人 | 嘴含鲜血喷到别人身上。比喻捏造事实;诬陷好人。 | 清 李玉《清忠谱 叱勘》:“你不怕刀临头颈,还思含血喷人。” |
椎牛歃血 |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 清·戴名世《纪红苗事》:“或欲有剽掠,则潜结众誓于神,椎牛歃血,乃出所获者,集而瓜分之。” |
血泪斑斑 | 血与泪俱在实证物。 | 元·韦居安《梅磵诗话》上卷:“艰难犹有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 |
饮胆尝血 | 谓刻苦自励。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苦心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也尝胆也。” |
热血沸腾 | 形容人情绪高昂;激动不已。 | 茅盾《子夜》九:“她是怎样地受感动,怎样地热血沸腾。” |
以血洗血 | 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 《旧唐书·源休传》:“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 |
椎心泣血 | 椎心:捶胸脯;泣血:因哭泣眼睛红肿得像流出血似的。用拳头捶打着胸脯;眼睛因哭泣而红肿;像要流出血一样。形容极度悲恸。 | 汉 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
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 掴: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
饮血崩心 | 血泪满面,心为之碎。形容极度悲痛。 | 明·陈子龙《兵垣奏议·募练水师疏》:“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天地。” |
浴血奋战 | 浴血:浑身是血;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
血肉模糊 | 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 |
嚼穿龈血 | 形容十分仇恨。 | 宋 文天祥《满江红 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
抱璞泣血 | 比喻怀才不遇,伤心悲痛。 | |
血盆大口 | 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也比喻剥削者、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 | 唐 变文《叶净能诗》:“眼如悬镜,口若血盆,毒气成云。” |
汗血盐车 |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汗血盐车”喻人才埋没受屈。 | “汗血马”,在我国又称天马、大宛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
疼心泣血 | 泣血:十分哀痛。痛煞心田,哭出血泪。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4回:“奋身而战,力尽神疲,疼心泣血,哀号请救。” |
龙血凤髓 | 比喻高贵的血统。 |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决不能叫心爱的二妞儿、龙血凤髓的布衣公主,再去跳一次护城河。” |
尸山血海 | 形容杀人之多。 | 《三国志平话》中卷:“两壁相并,把长安变为尸山血海。” |
流血漂杵 | 杵:捶衣棒。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形容死伤惨重。 | 宋·陆游《禹庙赋》:“流血漂杵,方自此始。” |
含血噀人 | 见“含血喷人”。 | 《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崇觉空禅师》:“含血噀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蓦地唤回,打个筋斗。” |
兵无血刃 |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 《北史 序传 凉武昭王李暠》:“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扬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敦煌旧塞。” |
刀山血海 | 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
血气之勇 | 指凭一时感情冲动产生的勇气。 | 《孟子 公孙丑上》:“夫子过孟贲远矣。”宋 朱熹集注:“孟贲血气之勇。” |
血海冤仇 | 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极大、极深。 | 清·陈天华《狮子吼》:“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 |
血流没足 | 足:脚。形容死伤很多,流血淹没了脚面。 | 《三辅旧事》:“武帝发兵攻卫太子,连闻五日,白虎门前沟中,血流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