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焚的成语

有关焚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焚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玉石同焚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梁书·武帝纪》:“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象齿焚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焚典坑儒见“焚书坑儒”。《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抱薪救焚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三国志 魏志 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忧心如焚焚:火烧。忧虑、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愁、焦急。《诗经 小雅 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济河焚舟济:渡过;焚:烧。渡过河就把渡船烧了。形容断绝退路;准备决一死战。左丘明《左传 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
坑儒焚书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焦心如焚焦:干燥到极点。费尽心思,万分忧虑。
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捻土焚香同“捻土为香”。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我这里捻土焚香画地炉,我拜罢也忙瞻顾,多谢神灵佑护。”
焚香膜拜见“焚香礼拜”。明·归有光《唐孺人墓志铭》:“兆多疾,每疾作,孺人辄不食饮,焚香膜拜,以祈福祐。”
焚巢荡穴比喻彻底摧毁。明·唐顺之《牌》:“各处劲兵前来,焚巢荡穴,不留一人,乃已。”
救焚益薪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清 刘坤一《复李少荃制军》:“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
焚香顶礼犹焚香礼拜。《西湖佳话·六桥才迹》:那杭州百姓,前番受过他的恩惠,今又听得他来,不胜欢喜,大家都打点焚香顶礼远接。”
破釜焚舟犹破釜沉舟。语本《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语出《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救焚投薪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邓析子 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未焚徙薪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芝残蕙焚芝、蕙:都是香草,比喻贤德之士。比喻贤德者的亡逝或遭贬。《南史·刘峻传》:“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
芝艾同焚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宋书·沈攸之传》:“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赴敌,何陈能坚?……芝艾同焚,悔将何及!”
焚芝锄蕙芝:通“芷”,白芷,香草名;蕙:蕙草,香草名。焚毁白芷,锄掉蕙草。比喻贤人遭受灾难。明·袁中道《李温陵传》:“斯所由焚芝锄蕙、衔刀若卢者也。”
巢焚原燎极言战祸惨烈。《文选左思<魏都赋>》:“奸回内赑,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故荆棘旅庭也。”
焚如之祸焚如:指燃烧或火灾。遭受火烧的灾祸。晋·陈寿《三国志·明帝纪》:“人神弗右,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