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忠的成语

有关忠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忠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赤胆忠心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效死输忠指竭尽忠诚。《旧五代史 晋书 皇甫遇王清等传伦》:“若乃世道方泰,则席宠恃禄者实繁;世运既屯,则效死输忠无几。”
忠心赤胆形容十分忠诚。清 李渔《比目鱼》:“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未必就肯投降。”
孝悌忠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赤胆忠肝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十分忠诚。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我这一个丹心碧血扶周主,那一个赤胆忠肝助纣王。”
尽忠报国用全部忠诚报效国家。《北史 文苑传 颜之仪》:“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忠贞不渝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忠:忠诚;贞:有操守;坚定;渝:改变。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竭智尽忠竭:尽。用尽智力,竭尽忠诚。战国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义胆忠肝指为人正直忠贞。《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忠厚长者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章:“当时的‘舆论’都称赞黎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拳拳之忠拳拳:形容诚恳。形容非常恳切。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尽忠拂过拂:通“弼”,纠正,辅佐。竭尽忠心帮助上级改正错误。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异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忠言奇谋谋:计谋。忠诚的进盲,出众的谋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良传》:“友人不肯见,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
宅心忠厚宅心:居心。忠心而纯厚。亦作“宅心仁厚”。宋·陆游《上赵参政启》:“此蓄伏遇某官造德精微,宅心忠厚。”
忠款诚信款:诚恳。真诚守信,没有二心。汉·刘向《列女传·齐桓卫姬颂》:“齐桓卫姬,忠款诚信。”
忠言嘉谟谟:谋略。忠诚的进盲,出众的谋略。宋·陈亮《谢何正言启》:“举一世之端人正士,莫之或先;合二百年之忠言嘉谟,于斯并建。”
忠不可兼兼:同时并进。一个人不可能兼作两个国君的忠臣,指一臣不事二主。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忠孝节烈为国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夫妻尽节,对朋友尽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