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惶的成语

有关惶的成语

有关惶的成语共收录16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诚惶诚恐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人心惶惶惶惶:惊惧不安的样子。人内心恐惧不安。形容人们心中惊恐不安。宋 楼钥《攻愧集 雷雪应诏条具封事》:“乃者水旱连年,人心惶惶。”
惊惶万状惊惶: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栖栖惶惶栖栖:忙碌的样子;惶惶:心不安定的样子。形容忙碌不安。晋·葛洪《抱朴子·正郭》:“及至衰世,栖栖惶惶,席不暇温。”
战战惶惶戒慎畏惧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惶惶不安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惶悚不安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
诚恐诚惶诚:确实;惶:害怕。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明·汤显祖《南柯记·朝议》:“念臣棼诚恐诚惶,壍江城遭寇与拦当。”
诚惶诚惧诚:确实;惶:害怕;惧:畏惧。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3卷:“真君事迹三卷,谨随表上进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