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孤的成语
有关孤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孤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孤注一掷 | 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 宋 辛弃疾《九议》:“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喻出焉。” |
孤家寡人 | 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 清 曾朴《孽海花》第65回:“云岫的一妻一妾,也为这件事,连吓带痛的死了。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孤家寡人了。” |
苦心孤诣 | 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或境地。用尽苦心;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 清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 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
孤豚腐鼠 | 同“孤雏腐鼠”。 | 清·钱谦益《春秋论二》:“成济,奴隶小人,昭视之,孤豚腐鼠耳。” |
零丁孤苦 | 孤单困苦,无所依傍。 | 晋 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孤犊触乳 | 原意是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无依无靠的人请求别人的援助。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仇览》李贤注引谢丞《后汉书》:“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
双斧伐孤树 | 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 《元史·阿沙不花传》:“而惟曲蘖是耽,妃姬是好,是犹双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 |
孤芳自赏 | 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 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
单兵孤城 | 单兵:寡弱无援的军队;孤城:孤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 | 《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 |
孤苦零丁 |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语出晋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语出晋·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难鸣孤掌 | 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时事·刘庸夫》:“在朝非守正不阿之臣,思兴利除害,奈随声附和者,讥不识时,则一薛居洲难鸣孤掌。” |
孤军作战 | 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 刘桢《隋书 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 | 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 | 清·程允开《幼学故事琼林·夫妇》:“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
孤鸾照镜 | 比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 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罽宾王结罝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
孤魂野鬼 | 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 钱钟书《围城》:“人家哪里有工夫梦见我们这种孤魂野鬼。” |
孤俦寡匹 | 孤独无伴侣。 | 明·沈鲸《双珠记·从军别意》:“恳乞恁途中同情体恤;念背井离乡,孤俦寡匹。” |
孤立无援 | 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没有援助。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焉耆以中国大丧,遂功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
南面称孤 | 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 《庄子 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
孤恩负德 | 孤:负。指背弃恩义,忘恩负义。 |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
曙后星孤 | 曙:破晓时光。旧称仅遗孤女。 | 唐·孟棨《本事计·征咎》:“崔曙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试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当时以为警句。及来年,曙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谶也。” |
鸾孤凤只 | 比喻夫妻离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 |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吕温侯鸾孤凤只,烦恼杀情分两处旧娇妻。” |
孤形吊影 | 谓孤单一人。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权翰林身居客邸,孤形吊影;想着‘牛女银河’之事,好生无聊。” |
恤孤念苦 | 恤:体恤,周济。救济孤儿,关怀寡妇。 | 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数中有好善积德者,多是恤孤念苦,敬老怜贫。” |
孤恩负义 | 背弃恩义。 | 《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
孤行一意 |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 清·钱谦益《父楫中议大夫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制》:“孤行一意,惟知砥节而首公;榰柱众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
寡鹄孤鸾 | 孤鸾:无偶的友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鹄:比喻寡妇。指失偶的男女。 | 汉·王褒《洞箫赋》:“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 |
孤高自许 | 孤:孤僻。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
托孤寄命 | 托孤:以遗孤相托;寄命:以重要事情相托。临终前将孤儿及重要事情相委托。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第七卷:“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韩魏公之凝立,亦此类也。” |
怜孤惜寡 | 怜:哀怜,同情;惜:怜惜。怜悯同情孤苦无依的孤儿寡妇。 | 明·徐元《八义记·赵宣训子》:“怜孤惜寡念贫穷,今日收留我运通。” |
孤履危行 | 谓行为孤高独特。 | 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
鳏寡孤茕 | 茕,无兄弟。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同“鳏寡孤独”。 | 唐 陆贽《赐京畿及同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贫人诏》:“赈赐贫人,先尽鳏寡孤茕目下不济者。” |
闲云孤鹤 | 漂浮的云,孤飞的鹤。比喻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人。 | 宋 文莹《续湘山野录》:“州亦难添,诗亦不改,然闲云野鹤何天而不可飞邪?” |
心孤意怯 | 谓心虚而胆气不壮。 |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 |
单文孤证 | 仅有的证据。意谓不足凭信。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 |
孤苦仃俜 | 犹言孤苦零丁。 | 明·汤显祖《牡丹亭·诘病》:“今生怎生?偏则是红颜薄命,眼见的孤苦仃俜。” |
孤形单影 | 孤:单独;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牧羊记·北海牧羝>》:“冷清清孤形单影,静恍恍没一个人来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