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洋的成语

有关洋的成语

有关洋的成语共收录41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洋洋得意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崇洋媚外崇:崇拜;推崇;媚:谄媚。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装洋蒜装腔作势,装糊涂
一泻汪洋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梁启超《谭嗣同传》:“一泻汪洋。”
望洋而叹见“望洋而叹”。明·唐顺之《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叹,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远涉重洋重洋:辽阔无边的海洋。远远地渡过海洋。余秋雨《霜冷长河·琉璃》:“她远涉重洋,多方拜师,尽倾资财,遍尝磨难。”
纷纷洋洋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同“纷纷扬扬”。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
汪洋自肆汪洋:形容文章气势浑厚,义理深广。肆:放纵。形容人的气度或文章等大气磅礴,豪放自如。唐 柳宗元《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