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牢的成语

有关牢的成语

有关牢的成语共收录21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牢不可破牢:坚固。非常坚固;不可摧毁。唐 韩愈《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划地为牢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以“划地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古人划地为牢,他将棍子划了圈儿,强似划地为牢,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如何挡得他住?”
牛骥共牢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晋书 张载传》:“及其无事也,则牛骥共牢,利钝齐列,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此离朱与瞽者同眼之说也。”
篱牢犬不入篱笆编得结实,狗就钻不进来。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坏人就无法勾引。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补牢顾犬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见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语本《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牢不可拔牢:牢固。异常坚固,不能攻破。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宋·郑褒《原祭》:“根深蒂固,牢不可拔。”
打虎牢龙犹言打凤牢龙。
牢甲利兵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