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朱的成语

有关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纡朱拖紫形容地位显贵。同“纡朱曳紫”。唐 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朱颜粉面粉:白色。红颜白面,指涂脂抹粉的女子。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八义记·驸马赏灯>》:“金鼎热风脑龙肝,花烛映朱颜粉面。”
杨朱泣歧杨朱:人名。杨朱在十字路口哭泣。指对别人误入歧途而感伤。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
调朱弄粉调弄脂粉,打扮妆饰。宋·朱淑真《恨别》诗:“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宽馀缠臂金。”
弄粉调朱①谓以脂粉饰容。②喻雕琢辞藻。宋·周邦彦《丹凤吟》词:“弄粉调朱柔素手,问何时重握。”
朱唇粉面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元·高明《琵琶记·牛氏归奴》:“绣屏前品竹弹丝,摆列的是朱唇粉面。”
朱轮华毂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
搓粉团朱搓:手相摩;团:以手团弄;朱:朱红。隐喻男女欢爱。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窃玉偷香,裁冰剪雪,搓粉团朱。”
白白朱朱朱:正红色。白的白,红的红。指色彩各异的花木。唐 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施朱傅粉施:加;朱:朱红;傅:通“敷”,抹。搽粉点胭脂宋·丁用晦《芝田录·贾耽》:“其尼施朱傅粉,冶容艳佚,如倡人之妇,其内吸殷红,下饰亦红,二尼悉然。”
粉墙朱户粉:涂饰;朱:红色。白粉墙砖红漆大门。指富贵人家。《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知远将身奔入那庄门,只见粉墙朱户,画阁琼楼。”
粉面朱唇白面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
滴露研朱见“滴露研珠”。明·叶宪祖《鸾鎞记·品诗》:“滴露研朱非草草,从容鉴定庶无尤。”
朱紫难别朱:红色。古代以朱色为正色,紫色为间色,比喻正邪、好坏。形容善恶不辩。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丞相亮将北伐,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
朱颜鹤发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明·陶宗仪《辍耕录·道士寿函》:“一老道士者,朱颜鹤发,延至其室。”
朱干玉戚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朱盘玉敦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周礼 天官 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
红紫夺朱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朱楼绮户富丽华美的楼阁。明·张居正《赠国子马生行》:“不见当年许史家,朱楼绮户青云逼。一朝宠失门祚衰,堂前一一生荆棘。”
琴断朱弦比喻妇女死掉丈夫。清 洪昇《长生殿 幸恩》:“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
朱云折槛朱云:汉代人名。折槛:折断栏杆。朱云折断了栏杆。形容敢于直言进谏。
垂朱拖紫垂:挂下;朱:朱绂,官服上的带子;紫:紫色印绶。借指高官显宦。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