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暮的成语

有关暮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暮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美人迟暮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暮气沉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途穷日暮犹日暮途穷。清黄遵宪《群公》诗:“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朝四暮三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梁启超《余之币制金融政策》:“其后有以调停之说进者,吾见其朝四暮三,无关宏旨。”
旦暮入地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进入地府。表示年龄已高,随时都可能死去。东汉·班固《汉书·龚胜传》:“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早出暮归见“早出晚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朝朝暮夕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日暮道远同“日暮途远”。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
朝飞暮卷朝:早晨;暮:傍晚。形容天气的变化和景色的优美。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桑榆暮影桑榆;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书言故事·耆老类》:“年老云桑榆暮影。”
朝不保暮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晋 袁宏《后汉纪 质帝纪》:“二千石长吏遇民如虏,或卖用田宅,或绝命捶楚,大小无聊,朝不保暮。”
朝打暮骂朝:早晨;暮:晚间。早晨打晚间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
朝东暮西朝:早晨。早晨在东,晚上在西。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明·徐霖《绣襦记·闻信增悲》:“如今他在那里,朝东暮西,那有踪迹。”
途遥日暮犹日暮途穷。比喻到了走投无路的或衰亡的境地。语出《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宋 张元干《庐川词 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朝来暮去朝:早晨;暮:傍晚。黄昏过去清晨来临。形容时光流逝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妾身裴兴奴,自从与白侍郎相伴,朝来暮去,又早半年光景。”
暮四朝三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晨参暮省按礼节朝暮参拜问安。《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夫人既去,王乃难留。便使嫔妃,相随至舍。莫不晨参暮省,送药送茶。”
暮鼓朝钟见“暮鼓晨钟”。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
却金暮夜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后因以“却金暮夜”言为官清廉。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
幺豚暮鹨喻晚年所生子女。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1卷:“适余生阿迟,念二人俱是幺豚暮鹨,遂相订为婚。”
暮夜先容谓事先暗中行贿,以求宽容。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阁试》:“今未试之前,采访居其半,请托居其半,甚而暮夜先容,纸上之语,仅免曳白,便足入彀。”
朝成暮徧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朝锺暮鼓见“朝钟暮鼓”。
朝钟暮鼓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唐 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暮夜无知黑夜无人知晓。《后汉书 杨震传》:“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暮想朝思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元·柯丹邱《荆钗记·遣仆》:“形只影单添凄楚,暮想朝思愈困苦。”
朝歌暮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宋 周密《武林旧事 歌馆》:“外此诸处茶肆,清乐茶坊、八仙茶坊……各有等差,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