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肩的成语

有关肩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肩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擦肩而过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压肩迭背迭:重迭。形容观看的人极多。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压肩迭背,何止一二千人。”
摩肩接踵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骈肩叠迹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清·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京师为四方之会,万民之所聚处,仕宦宾旅,骈肩叠迹。”
击毂摩肩形容车马众多。《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肩摩踵接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 幽怪二》:“终日人鬼杂处,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闻问。”
比肩迭踵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沉旧人,胜朝遗耈,比肩迭踵,同掌丝纶。”
摩肩擦踵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
骈肩迭迹同“骈肩累迹”。
鸢肩鹄颈如鸢之耸肩,如鹄之伸颈。形容伏案苦思的样子。李涵秋《杂咏》之三:“鸢肩鹄颈作诗苦,寒不能衣饥不煮。”
望其肩项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议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鸢肩豺目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梁冀传》:“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
比肩叠迹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
接踵比肩踵:脚后跟。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束肩敛息缩肩屏息。形容恭顺的样子。
挨肩搭背挨肩:肩和肩相靠。搭背:手搭在别人背上。形容极其亲昵的样子。《官场维新记》第九回:“小玉凤见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连忙抛了各客,溜进房间里来,与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在一块儿。”
耸肩曲背耸起两肩,弯曲背脊。形容衰老或寒酸貌。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那些请来帮阅卷的,又都是些耸肩曲背的,酸的怕人。”
骈肩累足同“骈肩累迹”。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胁肩累足胁肩:耸起肩膀;累足:并着双脚。缩着肩膀,重迭着脚(不敢正立)。形容恐惧的样子。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传》:“尝患见疑,无以自白,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肩负重任担当重要工作或任务。曲波《林海雪原》:“栾超家和陈小柱,未得饱赏威虎山的美景,肩负重任,离开威虎山,直奔神河庙。”
袂接肩摩袂:袖子。衣袖相连,肩膀相触。形容人非常多。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其他智士谋臣,袂接肩摩,殆未可一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