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敬的成语

有关敬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敬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敬谢不敏谢:推辞;敏:聪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表示推辞的客气话。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敬之如宾敬:尊敬;宾:宾客。像对待宾客那样尊敬对方。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敬老尊贤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
敬恭桑梓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敬若神明神明:神的泛称。像敬重神一样尊敬对方。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率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敬小慎微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
安详恭敬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宋 朱熹《小说 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恭敬不如从命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宋 赞宁《笋谱 杂说》:“姑闻而后悔,倍怜新妇。故又谚曰: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敬姜犹绩《国语·鲁语下》载,春秋时文伯歜已为鲁相,其母敬姜犹纺绩不辍,歜问之,敬姜曰:“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后遂以“敬姜犹绩”为富贵而不忘根本的典实。《国语·鲁语下》载,春秋时文伯歜已为鲁相,其母敬姜犹纺绩不辍,歜问之,敬姜曰:“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至敬无文至敬:极高的敬意;文:文饰,虚伪无用的举动。最高的敬意是不用文饰的。西汉·戴圣《礼记·礼器》:“至敬无文,父党无容。”
轻财敬士见“轻财重士”。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敬授人时亦作“敬授民时”。《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
敬时爱日谓珍惜时间。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敬上接下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同“敬上爱下”。《隶释 汉金乡长侯成碑》:“安贫乐道,忽于时荣。敬上接下,温故知新。”
敬贤下士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敬贤下士,乐善不倦。”
居敬穷理敬:戒慎,敬肃;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自处要谨慎严肃,办事学习要穷究事物的道理。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周易·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竦然起敬竦然:肃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其为人忠诚悃愊,人望之者,不言而竦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