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险的成语

有关险的成语

有关险的成语共收录38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险象环生险:危险。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险象环生,祸机迫切。”
猪卑狗险比喻卑鄙阴险的人。《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暗礁险滩暗礁:隐没在水中的岩石;险滩:水流湍急的地方。比喻隐藏的祸患和危险。
山高水险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明 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铤鹿走险①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同“铤而走险”。②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诚恐川人骤见兵威,妄思自卫,铤鹿走险,风鹤皆惊。”
视险若夷见“视险如夷”。三国·魏·吴质《与文帝书》:“虽云幽深,视险若夷。”
险遭不测形容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出了性命。
阴险歹毒指人心黑手辣。
履险若夷见“履险如夷”。《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凭险作守凭:靠着。凭依地势险要而坚守。《南史·梁武帝纪·封梁公策》:“凭险作守,兵食兼资,风激电骇,莫不震叠。”
履险如夷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狱囚》:“而从此周道坦坦,履险如夷矣。”
出夷入险出入于安危之中。宋·叶適《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由此更践内外,出夷入险,择而守中,劳而有成,干方举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履险蹈危谓经历危险。《明史·外国传·日本》:“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来远,所费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