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散的成语

有关散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散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妻离子散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骨肉离散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散带衡门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诗经·阵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拉闲散闷说闲话,闲聊解闷。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魄散魂消同“魂飞魄散”。元·张鸣善《普天乐·赠妓》:“口儿甜,庞儿俏……引的人魄散魂消。”
散兵游勇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魄散魂飘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不欢而散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雨收云散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树倒猢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宋 庞元英《谈薮 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鱼溃鸟散比喻军队溃败。《宋书 武帝纪中》:“番禺之功,浮级万数,左里之捷,鱼溃鸟散。”
众散亲离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不得人心。《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
浇淳散朴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汉书 循吏传 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叶散冰离离:离散。树叶飘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宋书·刘穆之王弘传论》:“而祖宗之遗典,群公之旧章,莫不叶散冰离,扫地尽矣。”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雨散云飞比喻离散。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冰销叶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隋书 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云消雾散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风吹云散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散闷消愁散:排遣。排遣郁闷,解除忧愁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陌烟花。”
披头散发披:散开;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悲欢合散悲:悲哀;欢:欢乐;合:团聚;散:离散。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当花对酒,乐罢哀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
风流云散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投闲置散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唐 韩愈《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收离纠散收集离散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若绍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
阴魂不散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李晓明《平原枪声》:“我一合眼就看见周大贵,大概是他阴魂不散,咱们要替他……”
魂飘魄散同“魂飞魄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娘娘见说,魂飘魄散,急下亭抱起,紧搂在怀。”
悲欢聚散悲:悲哀;欢:欢乐;聚:团聚;散:离散。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德记·友饯冯商>》:“且痛饮琼浆百盏,何苦惜分离,这悲欢聚散,元无定期。”
阴灵不散阴灵:日的灵魂。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作用。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9回:“想是他的阴灵不散,你们到前厅烧张纸儿。”
魂飞天外,魄散九霄魂:灵魂;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形容惊恐到了极点或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梁中书看了,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云散高唐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名高唐馆,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妇恩情断绝,欢乐成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盛筵必散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云飞雨散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一轰而散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大家才嘻嘻哈哈一轰而散,跑出去了。”
云消雨散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宾,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
雨散云收①指雨后转晴。②比喻亲朋离散。③指男女欢会已毕。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精神涣散精神:神志,心神;涣散:分散,散漫。形容精神分散不集中。汉·焦延寿《易林》第14卷:“精神涣散,离其躬身。”
魂消魄散魂:灵魂;魄:气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