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落的成语
有关落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落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落落大方 |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
沉鱼落雁 |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
落井下石 |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碧落黄泉 | 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 唐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落叶知秋 | 一看到落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了。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 宋 唐庚《文录》:“仙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河倾月落 | 表示夜将尽。 | 元·陈樵《月放过赋》:“河倾月落,馀欢未歇。” |
失魂落魄 |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
落花流水 |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
秋风落叶 |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 宋·洪迈《夷坚志·齐先生》:“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
四纷五落 | 见“四分五落”。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 |
落水狗 | 掉在水里的狗,比喻失势的坏人。 |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
穷途落魄 | 落魄:失意的样子。比喻无路可走,潦倒失意。 | 清·陈熙晋《临海集序》:“临海穷途落魄,幕府草檄,非必出于本心。” |
一字不落 | 落:丢下。指整篇文章都仔细逐字逐句地阅读或背诵。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磊磊落落 | 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 《古乐府·两头纤纤诗》:“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向曙星。” |
落荒而走 | 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 元 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一回:“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 |
四分五落 | 形容分散零乱。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蓦闻人道,森森地唬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五落。” |
齿落舌钝 | 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 《红楼梦》第二回:“那老僧既聋且昏,又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
大大落落 | 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 李准《两代人》:“不能大大落落的,一定得认真负责,多向支部汇报,争取帮助。” |
鸟啼花落 | 形容凄凉的情景。 | 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惜鸾帷,孤玉绦,几度凄凉。断肠的鸟啼花落,满目心伤。” |
襟怀洒落 | 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 宋·周必大《益公题跋·三·跋唐子西贴》:“不妄与人交,而襟怀洒落,人自受之。” |
秤锤落井 | 像秤锤掉进井水里一样不见踪影,不知消息。 | |
月落参横 | 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天色将明。 | 唐·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须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 |
一块石头落了地 | 比喻放下了心。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
落阱下石 | 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五十 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
星星落落 | 形容少而分散。 | 《解放日报》1982.7.7:“四周的田野上,已星星落落地有人在劳动了。” |
流落风尘 |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风尘:指纷扰的生活。穷困潦倒,漂泊江湖。 | 元 范子安《竹叶舟》楔子:“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 |
流水落花 | 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 | 南唐 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流落天涯 |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穷困潦倒;离开家乡;到外漂泊。 | 宋 德祐太学生《祝英台近(德祐乙亥)》:“叹离阻!有恨流落天涯,谁念泣孤旅?” |
虎落平川 |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不落窠臼 |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
胸怀磊落 | 心地光明正大。 | |
寒酸落魄 | 落魄:沮丧失意。形容不得志时穷困、狼狈颓丧的样子。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范睢)遂换去鲜服,妆作寒酸落魄之状,潜出府门,来到驿馆,徐步而行,谒见须贾。” |
心惊胆落 | 同“心惊胆战”。 | 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汗如麻。” |
掐尖落钞 | 乘机会从中捞好处。 | 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与我一百两钞,着我那姐夫张郎与我,他从来有些掐尖落钞,我数一数……则八十两钞。” |
下落不明 | 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 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
珠零玉落 | 比喻珍物残破毁坏。 | 元·同恕《萱堂记》:“为铭为诗,赞能颂美,烂然卷轴……逮今盖七十年,珠零玉落,无复存者。” |
魂惊胆落 | 形容惊恐万分。 |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虽是圣人,亦得魂惊胆落。” |
肥水不落旁人田 |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 |
陷落计中 | 指中敌人或对方的诡计。 | |
驹齿未落 | 驹:小马。小马的乳齿尚未更换。比喻人尚年幼。 | 《北史 杨愔传》:“此儿驹齿未落,忧心忡忡是我家龙文(骏马名),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 |
家势中落 | 家势:家庭经济状况;中落:半途衰落。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 清·黄宗羲《高且中墓志铭》:“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缘手散尽。” |
龙山落帽 | 在龙山上被风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气度恢宏,临乱不惊。 | |
欹嵚历落 | 形容品格独特,心地光明。 | 金·元好问《李进之迂轩》诗之一:“欹嵚历落从人笑,潦倒粗疏我自真。” |
半上落下 | 犹半途而废。 | 《朱子全书》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个知识,须是推致而极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终不济事。” |
拓落不羁 | 拓落:形容性情放浪;羁:束缚。性情放浪,不受束缚。 | 《北史·薛安都房法寿等传论》:“法寿拓落不羁,克昌厥后。” |
坠茵落溷 | 茵:茵席;溷:厕所。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比喻境遇好坏不同。 | 《梁书 儒林传 范缜》:“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 |
从轻发落 | 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 | 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已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
崟崎历落 | 崟:山高的样子;历落:形容仪态俊伟,与众不同。指人的仪态俊伟出众,品格像山一样超群拔俗。 | 清·黄宗羲《时湮谢君墓志铭》:“余读杜伯原《谷音》,所记二十九人,崟崎历落,或上书,或浮海,或仗剑沉渊。” |
磊落飒爽 | 形容人豪迈开朗。 | 梁启超《袁崇焕传》第七节:“不然,以磊落飒爽之袁督师,而何以自危至是。” |
丢心落意 | 放心。 | 沙汀《淘金经》:“表婶婶显出一副丢心落意的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