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采的成语

有关采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采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无精打采打:打消;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采擢荐进擢:选拔,提拔;荐:推荐。指对人才的选拔、举荐和提升。唐·韩愈《感二鸟赋》:“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
犊牧采薪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镜里采花见“镜里观花”。《白雪遗音·无楼梯儿》:“竹篮子打水,镜里采花,抓不着他。”
罄山采木罄:完,尽。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旧五代史·唐书·张延朗传》:“若使罄山采木,竭泽求渔,则地官之教化不行,国本之伤残益甚,取怨黔首,是黩皇风。”
披榛采兰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晋书 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旁搜博采广泛搜集采取。明·李贽《续焚书·序汇·史阁叙述》:“君知其难,则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务得人而后已。”
采及葑菲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诗经·国风·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举手可采举:抬起;采:摘,拿。一抬手就可以拿到。比喻极容易取得。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
博采群议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魏书·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铺采摛文铺陈文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遗风馀采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神采英拔谓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陈书·江总传》:“尔操行殊异,神采英拔,后之知名,当出吾右。”
褒采一介褒:赞扬;采:采用;一介:微小。有细微的长处也可以予以褒奖。南朝·齐·谢朓《辞随王子隆饯》:“褒采一介,抽扬小善。”
衣不完采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家无余财,衣不守采,食不重味。”
张灯结采见“张灯结彩”。
葑菲之采不可因葑菲根茎味苦而连叶也不采。原比喻夫妻相处,应发德为重,不可因女子容颜衰退而遗弃。后常用作请人有所采取的谦词。《诗经 邶风 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龙潜凤采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镂金错采比喻刻意雕琢文词。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无意处虽镂金错采,终觉腻滞可厌。”
采光剖璞光:光辉;璞:玉石毛料。比喻挑选人才。汉·荀爽《与郭叔都书》:“盐车之骥,自非伯乐,无以显名,采光剖璞,以独见宝,实为足下利之。”
谬采虚誉见“谬采虚声”。梁启超《致伍秩庸星使书》:“自惟庸陋,靡所取裁,顾承过爱,谬采虚誉。”
衣不兼采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东汉·班固《汉书·游侠传·朱家》:“家亡余财,衣不兼采,食不重味。”
神采奕然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玩具 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