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左的成语
有关左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左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左顾右盼 |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顾、盼:看;望。 | 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 |
虚左以待 |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
左右开弓 | 双手都能拉弓射箭。形容双手交替打人耳光;也形容向两边拉开。 | 元 白仁甫《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
右翦左屠 | 谓歼灭净尽。 | |
左支右捂 | 支:支撑。撑住左边,挡住右边。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顾此失彼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今之描诗者,东拉西扯,左支右捂,都从故纸堆来,不从性情流出,是以手代心也。” |
左右袒 | 袒露左臂和右臂,以示偏护某一方。偏护一方为左袒,两不相助为不作左右袒。 | 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
左道旁门 | 非正统的学术或宗教派别术。比喻不正派的东西、途径。左、旁:邪;不正;道、门:学术、宗教的体系或派别。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他骂吾教是左道傍门。” |
左右亲近 | 常在左右的人。指为君主亲信之臣。 | 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 |
情同羊左 | 交情深厚,愿为对方去死。多指生死之交。 |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 |
左冲右突 | 向左边冲击,向右边突围。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马休随着马腾,左冲右突,不能得出。” |
左支右吾 | 《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 | 《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 |
左券之操 | 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各执一联,左联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
左右枝梧 | 支:支撑。撑住左边,挡住右边。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顾此失彼 | 宋·陆游《太息》:“春忧水潦秋防旱,左右枝梧且过年。” |
左躲右闪 | 向左和向右躲闪,不敢正面面对。 | |
不左右袒 | 左右袒:露出左右臂。不偏不倚,保持中立。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二成又懦,不敢为左右袒。” |
左搘右捂 | 支:支撑。撑住左边,挡住右边。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顾此失彼 | 清·汪琬《前明提借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蔡忠襄公墓志铭》:“若假以便宜,资以调遣,使得左搘右捂,以捍御西北,则天下尚可为也。” |
左图右书 | 见“左图右史”。 | 明·郑棠《长江天堑赋》:“桂楫兰舟,左图右书。” |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 用左手画方形,同时用右手画圆形。比喻两件事都很难做成。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是以心驻于目,必志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心遗其目,则视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由心不两用……” |
如操左券 | 见“如持左券”。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督、抚两大人这次用兵,计虑周详,胜利如操左券。” |
左拥右抱 | 形容人姬妾多(多见于旧小说)。 | 《战国策·楚策四》:“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
左顾右视 | 左边看看,右边看看。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左顾右视,荡荡漭漭。” |
左来右去 | 形容来回折腾。 |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自从把尉迟下在牢里,我则要所算了他性命,又被这不知趣的徐茂公,左来右去打搅,怎生是好?” |
披发左衽 | 左衽:衣襟向左掩。头发披散;前襟左开。指古代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异族。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被发左衽 | 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