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羽的成语
有关羽的成语
有关羽的成语共收录57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车马之声,见羽旄之美。” |
铩羽暴鳞 | 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 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
毛羽鳞鬣 | 鬣:指鱼的背鳍。鸟的羽毛,鱼鳞鱼鳍。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
弯弓饮羽 | 形容勇猛善射。 | 《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石为之开,而况人乎!” |
引商刻羽 | 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垂头铩羽 | 亦作“垂头搨翼”。 | 《冷眼观》第五回:“正值宪太太发放那起不中用的家人出来,犹如斗败公鸡,一个个垂头铩羽,打从签押房门外经过。” |
羽翼既成 | 比喻力量已经具备。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4回:“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既成,急难图矣。” |
摇羽毛扇 | 见“摇鹅毛扇”。 |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小说和戏剧上的诸葛亮,几百年来在群众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形象,即所谓摇羽毛扇的人物。” |
隐鳞戢羽 | 见“隐鳞戢翼”。 | 清·钱谦益《<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当其隐鳞戢羽,名闻未彰,必有文章钜公,以片言只字定其声价。” |
翠羽明珰 |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珰:耳饰。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 |
羽翮飞肉 | 羽翮:鸟羽。比喻集微力亦可举重。 | 东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羽翮飞肉。” |
潜鳞戢羽 | 谓隐藏形迹。 | 明·张煌言《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潜鳞戢羽,幸舟逢鄂君。” |
鸿衣羽裳 |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
羽蹈烈火 | 羽:鸟。鸟去踏灭烈火。比喻不自量力而自取灾祸。 | 汉·刘向《新序·杂事》:“若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若以指绕沸,若羽蹈烈火,入则焦没耳。” |
威凤一羽 | 谓略见善政一斑之意。 | 《梁书·刘遵传》:“及弘道下邑,未申善政,而能使民结去思,野多驯雉,此亦威凤一羽,足以验其五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