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辙的成语

有关辙的成语

有关辙的成语共收录54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如出一辙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易辙改弦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清·王韬《〈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弦,以其材力聪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于西人也哉?”
循途守辙见“循涂守辙”。明·归有光《与周子和大参》:“今当路一似循途守辙,殊不可解。”
改途易辙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同“改辙易途”。清 朱之瑜《端亭记》:“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则告朋友不信,将如何而可?”
同出一辙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一改故辙彻底改变走惯了的老路。指坚决走上新路。
闭门合辙犹言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比喻互相投合。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八:“山谷云:东坡墨戏,水活石润,与予草书三昧,所谓闭门合辙。”
辙环天下辙:车轮碾过的痕迹。乘车环游天下。唐·韩愈《进学解》:“昔者孟柯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干行。”
造车合辙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五卷:“反观序《修水集》造车合辙之语,则知持此论旧矣。”
复蹈其辙蹈:踏上;辙: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宋史·子砥传》:“今复蹈其辙,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尽终必食人。”
出门应辙犹出门合辙。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中国则地大物博,交通未盛。学者每闭门造车,出门应辙,常非有所承而后起者也。故其学界为无数平行线形。”
古今一辙辙:车轮碾过的痕迹。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清·姚华《曲海一勺·述旨第一》:“立言者骛高,读书者好奇,与其詹詹,毋宁炎炎,古今一辙,颠扑不破。”
前辙可鉴见“前车之鉴”。宋·陈亮《与石应之书》:“惟兄勉之,无失朋友之望,前辙可鉴。”
涸辙之鱼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扳辕卧辙扳:通“攀”;辙:车迹。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挡车。指挽留眷恋好官。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遂解官东归,百姓闻知,扳辕卧辙而留,泣声震地。”
螳螂拒辙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唐 刘知幾《史通 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