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藏的成语

有关藏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藏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藏形匿影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笑处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虿。”
藏垢纳污垢、污:肮脏的东西;纳:容纳。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污纳垢”。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藏头露尾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藏头护尾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汉·蔡邕《九势》:“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高举深藏指避世隐居。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三折:“者莫他高举深藏,你看我驾天风定然赶上,则好去深渊中躲避灾殃。”
行藏用舍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藏污纳垢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清 孙雨林《皖江血 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藏头漏影藏:隐藏。把头藏起来,却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元·佚名《鸳鸯被》:“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
含垢藏瑕见“含垢匿瑕”。《世说新语·德行》“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
掩瑕藏疾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至于掩瑕藏疾,涤除疵垢,朝为寇仇,夕委心膂,虽未足希准古人,粗亦无负于新旧。”
韫椟藏珠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元·无名氏《幽闺记》:“酒家眠,权休息,韫椟藏珠隐尘迹,万里前程在咫尺。”
邺架之藏对他人藏书的美称。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良贾深藏会做买卖的人把贵重的东西深深收藏起来,不让你摸清底细。比喻真正有学识的人不在人前表露。亦作“良贾深藏若虚”。
藏锋敛锐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清 李渔《比目鱼 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烧坏我许多猛兽,只得逃入深山,藏锋敛锐,休息了半年,才觉得精还力复。”
遁迹藏名犹言隐居不出。《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功成辞赏,遁迹藏名。”
隐迹藏名隐藏踪迹,隐瞒住真姓实名。
积箧盈藏箧:小箱子;盈:充满;藏:储存东西的地方。箱子堆积,仓库充盈。形容积聚的财物多。南朝·梁·沈约《舍身愿铭》:“至于积箧盈藏,未尝登体;溢俎充庖,既沃斯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