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汤的成语

有关汤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汤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换汤不换药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而实际不变。马南邨《燕山夜话 文章长短不拘》:“把一大篇改成几小篇,表面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赴汤跳火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汤去三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流汤滴水比喻罗罗嗦嗦,不干脆,不痛快。
空心汤团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5回:“我勿去哉!空心汤团,吃饱来里,吃勿落哉!”
黄汤辣水泛指饮食。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三两夜没睡,头也没梳,脸也还没洗,乱了恁五更,黄汤辣水还没尝着,就是铁人也禁不的。”
迷魂汤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全元散曲 点绛唇 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猥。”
连汤带水比喻全部,无遗留。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连汤带水地批判开了业已靠边站了的原县委书记杨民高和原公社书记李国香。”
滚汤泼雪滚:液体沸腾;汤:开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极为容易。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24回:“这一场大战,只杀得天翻地覆,滚汤泼雪,转眼间尸横满地,血水直流。”
握炭流汤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文选·陆倕<石阙铭>》:“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国枯朽。”
汤烧火热谓生病发高烧。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又见他汤烧火热,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病,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
滚汤浇雪滚:液体沸腾;汤:开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极为容易,必然成功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0回:“那一肚皮家里怀来的恶意,如滚汤浇雪一般……心中把那恼怒都又变了可怜。”
残汤冷饭残:剩下。残剩下来的汤水和饭菜。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两个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残汤冷饭,与卢俊义吃了。”
汤饼之会指孩子出生第三天举行宴会。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
三汤两割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
残汤剩水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我揣巴些残汤剩水,打叠起浪酒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