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瓦的成语
有关瓦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瓦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土崩瓦解 | 像土块散开;瓦片破碎一样。形容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 东汉 班固《秦纪论》:“秦之积弱,天下土崩瓦解。” |
黄钟瓦釜 | 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 |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冰消瓦解 | 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 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
毁方瓦合 |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 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
瓦合之卒 | 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 《汉书·郦食其传》:“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
瓦影龟鱼 | 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别人的毛病。 | 唐·韩愈《新亭》诗:“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荫龟鱼。” |
瓦解土崩 | 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 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使吴失与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三瓦两巷 | 见“三瓦两舍”。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两巷行走耍子,捣子都认认的。”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 《北齐书 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宁玉碎,毋瓦全 | 宁:宁愿;毋:不要。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 郭沫若《断断集·不灭的光辉》:“这种精神,这死不妥协宁玉碎,毋瓦全的精神,这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值得我们继承的。” |
瓦解星飞 | 如瓦破碎,如星飞散。比喻人心涣散,各奔东西。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平地风波二千尺,一家儿瓦解星飞。” |
毁瓦画墁 | 打碎屋瓦,涂灭已画好的田地界线。比喻一种无益不害的行为。 | 《孟子 滕文公下》:“[孟子]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赵岐注:“孟子言人但破碎瓦,画地则复墁灭之,此无用之为也,然而其意反欲求食,则子食乎?” |
瓦玉集糅 | 糅:混杂。瓦和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 | |
尺椽片瓦 | 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 | 宋·陈亮《重建紫霄观记》:“盗平,无尺椽片瓦可为庇依。道士结茅而居。” |
三瓦两舍 |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
片瓦无存 | 一块瓦都没有了。形容房屋全部毁坏。 | 《明史 五行志一》:“贵州暴雪,形如土砖,居民片瓦无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