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遁的成语
有关遁的成语
有关遁的成语共收录41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遁迹方外 |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 | 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余如惟信、王忱、金恺、秦衡、陆叙,类皆元季遗民,或逃名字宇内,或遁迹方外,并不欲以姓字传者。” |
遁迹空门 | 见“遁入空门”。 | 《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 |
遁迹黄冠 |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 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
飞遁鸣高 | 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 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 |
遁形远世 | 犹言避世隐居。 | 《后汉书·逸民传·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 |
追亡逐遁 | 见“追亡逐北”。 | 《管子·兵法》:“器成教施,追亡逐遁若飘风,击刺若雷电。” |
遁天倍情 | 谓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说,违背天性与真情。倍,通“背”。 | 《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成玄英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 |
凿坯而遁 | 见“凿坏以遁”。 | |
遁身远迹 | 犹言避世隐居。 | 宋·叶適《赵孺人墓铭》:“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绝处,慕王霸、梁鸿夫妇,赓《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 |
遁迹藏名 | 犹言隐居不出。 | 《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功成辞赏,遁迹藏名。” |
遁天妄行 | 谓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 |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皆违理谬感,遁天妄行,弥非真有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