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鸣的成语

有关鸣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鸣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百家争鸣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鼓角齐鸣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人头畜鸣鸣:叫。这是骂人的话,指虽然是人,但象畜类一样愚蠢。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记》:“(胡亥)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鸣金收军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鼓乐齐鸣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鸡鸣狗吠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鸿雁哀鸣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鼍鸣鳖应鼍:扬子鳄。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旧唐书·李密传》:“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鼍鸣鳖应,见机而作。”
难鸣孤掌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时事·刘庸夫》:“在朝非守正不阿之臣,思兴利除害,奈随声附和者,讥不识时,则一薛居洲难鸣孤掌。”
鳌鸣鳖应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牝鸡晨鸣同“牝鸡司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飞遁鸣高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
驴鸣犬吠如同驴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语拙劣。唐 张鷟《朝野佥载》第六卷:“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狗吠,聒耳而已。”
一命鸣呼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正是:‘福无双至从来有,祸不单行自古闻。’害了六七日,一命呜呼,已归泉下。”
一牛鸣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唐 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游方丈寺》诗:“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
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悬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
肥遯鸣高退隐避世,自鸣清高。
狐鸣枭噪喻小人嚣张。唐·韩愈《永贞行》:“狐鸣枭噪争署置,睗跳踉相妩媚。”
凤鸣朝阳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诗经 大雅 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鸣钟列鼎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鼎食鸣钟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
蛙鸣狗吠吠:狗叫。青蛙鸣,狗汪汪叫。比喻浅陋拙劣的诗词及文章。清·钮琇《觚剩·樵隐》:“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我向所厌薄者,大率皆蛙鸣狗吠耳。”
朝阳鸣凤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语出《诗 大雅 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鼎食钟鸣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 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钟响磬鸣钟、磬:古代乐器。比喻事物内部之间存在的联系。
山鸣谷应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宋 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漏尽钟鸣见“漏尽锺鸣”。《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迫。”
鸣玉曳履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新唐书·马周传》:“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
鸣珂锵玉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先兆》:“寻尚主,拜驸马都尉,鸣珂锵玉,出入禁挞,良田甲第,珍宝奇玩,豪华富贵,冠于一时。”
狗盗鸡鸣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金·元好问《示怀祖》诗:“狗盗鸡鸣皆有用,鹤长凫短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