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尾的成语
有关尾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尾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 |
藏头露尾 | 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
龙头蛇尾 |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 |
首尾相应 | 应:接应。原指作战时各部密切配合;互相接应。 |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
街头巷尾 | 指大街小巷。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太子道一禅师》:“曰:‘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日:‘街头巷尾。’” |
尾生抱柱 | 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 《庄子 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鱼尾雁行 | 谓兵轮行进之队列,一轮居中为首,其它轮船按人字形两旁依次排列,状如鱼尾,又如雁阵。 | |
首尾狼狈 | 狼狈:困顿窘迫。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 《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 |
首尾相卫 | 喻互相援救。 | 《晋书·温峤传》:“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当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卫,又唇齿之喻也。” |
道头知尾 |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 《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
跋胡疐尾 | 比喻进退两难。 | 《诗 豳风 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
狐狸尾巴 | 传说狐狸能变成人形迷惑人,但不能使尾巴改变。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欺骗人的罪证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法云寺》:“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 |
摇头麰尾 | 见“摇头摆尾”。 | |
首尾受敌 | 首尾:前后。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 《周书·文帝纪》:“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 |
附骥尾 | 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 | 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
断尾雄鸡 | 断尾:断去尾巴。雄鸡因怕做祭祀的贡品而自残其身。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或装傻。 | 宋·苏轼《僧爽白鸡》:“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
琐尾流离 | 琐尾:细小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枭细小时怪可爱,长大后却非常丑恶。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刀头燕尾 | 喻笔锋劲利。 |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工画佛道,兼精番马,笔锋劲利,名刀头燕尾。” |
摆尾摇头 | 摆动头尾,形容喜悦或悠然自得的样子。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卷:“只见麒麟迅速,狮子峥嵘,摆尾摇头,山林迎接。” |
藏头护尾 | 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 | 汉·蔡邕《九势》:“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
苍蝇附骥尾 | 骥:千里马。苍蝇附在千里马的尾上。比喻依靠他人的名望而出名。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司马贞索隐:“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益彰也。” |
蛇头蝎尾 | 指蛇蝎之毒。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 唐·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暂时上天少问天,蛇头蝎尾谁安著。” |
曳尾泥涂 | ①同“曳尾涂中”。②比喻卑鄙龌龊的行为。 | 宋·苏辙《和子瞻濠州七绝·逍遥台》:“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 |
首尾相援 | 谓前后互相照应。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 |
貂不足,狗尾续 | 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 《文选 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华貂深不足之叹”唐 李善注:“赵王伦篡位,时侍中、常侍九十七人,每朝,小人满庭,貂蝉半坐,时人谣曰:‘貂不足,狗尾续。’” |
首尾贯通 | 首尾:前后。指前后连贯相通。 | 宋·王观国《学林·古赋题》:“盖亦拟张衡《二京》而为《三都赋》……此赋首尾贯通,亦一赋也。” |
神龙见首不见尾 |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 清 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
街头市尾 | 泛指大街小巷。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今日未吃茶上堂堵人会心,但向街头市尾屠儿魁刽地狱钁汤处会取若恁么。” |
少头没尾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