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披的成语

有关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披肝沥胆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披毛戴角指牲畜。宋 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学人不负师机,还免披毛戴角也无?”
披罗戴翠形容衣饰华丽。许地山《危巢坠简·东野先生》:“黑油油的头发,映着一副不施脂粉的黄瘦脸庞,若教他披罗戴翠,人家便要赞他清俊。”
披麻救火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披裘带索形容衣着粗陋。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
戴月披星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这般披星戴月生受。”
望风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所向披靡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梁书 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憚之。”
披榛采兰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晋书 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披坚执锐披:穿戴;坚:指铠甲;执:拿着;锐:指兵器。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指全副武装或身先士卒之意。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披毛求瑕见“披毛求疵”。《北史·崔浩传》:“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疵,冀得肆心。”
披头散发披:散开;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披林撷秀犹言去粗存精。唐·芮挺章《国秀集》序:“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
披星带月顶着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归或夜行。唐·吕岩《七言绝句》:“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麒麟。”
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也比喻工作繁忙。唐 刘知几《史通 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目披手抄披:翻阅。边读书边抄录。形容读书刻苦认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序》:“终日明窗净几,目披手抄,诚心好之,遂忘其劳。”
披霜冒露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头发披散;前襟左开。指古代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异族。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应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散倒。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披沙捡金披:分开;捡:挑选。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清·汪师韩《诗学纂闻》:“‘池塘’‘园柳’之篇,‘白云’‘绿涤’之作,‘乱流’‘孤屿’之句,‘云合’‘露泫’之词,披沙捡金,寥寥可数。”
披红挂彩披红绸和彩帛,以示荣宠、慰劳或喜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郡买办物件。”
披毛带角长着毛,顶着角。指畜生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三回:“死的死,活的活,血肉淋漓,束缚的总只是披毛带角。”
披袍擐甲披:穿着;擐:套穿。穿着战袍,套起铠甲。形容做起战斗准备。元·无名氏《鞭打单雄信》第三折:“俺元帅遇难逢危,迭不的披袍擐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