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数的成语

有关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数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论黄数白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心中有数比喻了解实际情况;心里有底。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
数典忘祖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左传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屈指而数屈:弯曲。形容数量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清朝野史大观·曾静吕留良文字之狱》:“我朝扫清寇氛,与民休养,六十余年,民安物阜,即考羲皇以来,史册所纪,屈指而数。”
不可胜数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车量斗数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清·秋瑾《精卫石》第一回:“这真是……车量斗数的功德,为什么倒无人肯做呢?”
指不胜数不胜:不能承受。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3章:“五代、两宋、辽、金成名的文学家、诗人,指不胜数。”
心中无数指对情况不太了解或处理事情没有把握。数:数目;指掌握的实际情况。蒋和森《风萧萧 冲天记一》:“他虽然素称'博学',熟读经史,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
论黄数黑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你入门来便闹起,有甚的论黄数黑。”
大衍之数大:大数;衍:演;大衍:指运用大数来演卦。指五十《周易·系辞》:“大衍之数五十。”
金谷酒数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晋 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胸中无数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擢发难数拔下的头发难以数清(擢:拔)。比喻罪行很多。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之罪,尚未足。”
难更仆数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数以万计数:数目。以万来计算。形容极多。《明史·彭韶传》:“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利源兵柄尽以付之,犯法纵奸,一切容贷,此防微之道未终也。”
数奇命蹇奇:单数;数奇:命运不好;蹇:不顺利。指命运不好,事多乖违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数奇命蹇,遂无望于高门,日往月来,竞消声于下邑。”
吹毛数睫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明史·黄道周传》;“自古迄今,决无数米量薪,可成远大之猷;吹毛数睫,可奏三五之治者。”
数黄道白见“数黄道黑”。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卷:“第一件一张花嘴,数黄道白,指东话西,专一在官宦人家打蜇,那女眷们没一个不被他哄得投机的。”
不足齿数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
寻行数墨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宋 韩虎《涧泉日记》中卷:“其寻行数墨,又拘拘以论说为学。”
辄作数日恶辄:总是,就;恶:心中难受。总是接连几天心里感到难受。形容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难受心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欢乐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