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腹的成语
有关腹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腹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腹心相照 | 腹心:内心;照:映照,见。以真心相见。比喻彼此很知心,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只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
鼓腹讴歌 | 拍着肚皮唱歌。指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鼓腹讴歌笑不彻。” |
怨气满腹 | 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 《后汉书 祭祀志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 |
心腹之患 | 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心腹:这里指内部;患:祸害。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蕃传》:“今寇贼在处,四支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
木心石腹 | 犹木人石心。 |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第五卷:“而君介然,不蒙顾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
葬身鱼腹 | 葬身:埋葬尸体。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心谤腹非 | 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
疑云满腹 | 心中充满了疑惑。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那时我就怀疑:晚上行军,怎么可以打灯笼呢?自己疑云满腹,莫测玄奥。” |
令人捧腹 | 捧腹:捂着肚子。让人捂着肚子。形容笑得很厉害。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九回:“要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心腹之害 | 心腹:比喻要害。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患。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
蜜口剑腹 | 蜜:比喻甘美。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其患可胜道哉。” |
心腹大患 | 见“心腹重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剿,他日养成贼势,难以制伏。” |
俭腹高谈 | 俭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识匮乏。腹中知识匮乏,却喜欢高谈阔论。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俭腹高谭我用忧,肯肩朴学胜封侯。” |
空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样子。比喻并无真才实学。 | 宋 廖行之《青玉案》词:“峥嵘岁月还秋暮,空腹便便无好句。” |
枵腹从公 | 饿着肚子办公事。形容一心为公;勤奋工作。枵:空虚;从公:从事公务。 | 清 李宝嘉《活地狱》:“要想他们毁家纾难,枵腹从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个。” |
推心致腹 | 见“推心置腹”。 | 宋·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故得百万之师,如臂使指,亿兆之众,推心致腹。” |
腹热心煎 | 形容心中焦急。 | |
蝉腹龟肠 | 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 《南齐书 王僧虔传》:“蝉腹龟肠,为日已久,饥虎能吓,人遽与肉;饥麟不噬,谁为落毛?” |
面谩腹诽 | 谓当面欺诳,心怀毁谤。 | 《明史·万镋传》:“又以不得一品,面谩腹诽,无大臣礼。” |
嘴尖皮厚腹中空 | 说话尖酸刻薄,脸皮厚,腹中没有真才实学。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坦腹东床 | 旧作女婿的美称。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
心腹之疾 | 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二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
刿心刳腹 | 见“刿心刳肺”。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章七九:“同一有物之语,不刿心刳腹以出之,则不成为文。” |
击壤鼓腹 | 原谓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 《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马腹逃鞭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腹热肠慌 |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 |
指腹成亲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 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两家指腹成亲,后来我家生了个女儿,唤做闰香,今年十七岁;他家得了个小厮,唤做庆安,他如今穷了也。” |
心腹重患 | 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 《南齐书·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 |
刮腹湔肠 | 刮:用锋刃平削;湔:洗。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6回:“不晓要怎样改头换面,刮腹湔肠,才能博得美人欢心。” |
腹背夹攻 | 腹背:比喻前后两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1回:“进兵潍县西境,抄入青岛背后,以便腹背夹攻。” |
捧腹轩渠 | 渠:通“举”;轩渠:形容笑的样子。形容笑得难以控制。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蓟子训传》:“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 |
草腹菜肠 | 比喻毫无才学。亦用为谦词。 |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老夫疏于学问,草腹菜肠,对着众位长者,也吟诗一首,万望勿哂者。” |
枵腹终朝 | 谓终日饿着肚子。 | 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一人入集,必不能枵腹终朝;数日一集,亦不能徒手而归。” |
敢布腹心 | 敢:指自己很冒昧;布:陈述;腹心:真诚的心意。表示恭谨地陈述真诚的心意。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敢布腹心,君实图之。” |
股肱腹心 |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4回:“倘国法、官体、狱情必应如此,则一下吏为之有余,何必老大人为股肱腹心耶?” |
指腹裁襟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 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道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