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吐的成语

有关吐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吐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吞吞吐吐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交疏吐诚交:交情;疏:不亲近;吐:谈吐,说话;诚:真诚,诚恳。交往虽然不密切,但说话非常真诚恳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伸眉吐气伸:伸展;吐气:吐出怨气。伸展眉毛,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抑后高兴痛快的样子。宋·陈亮《与石天民书》:“对后有何指挥曲折,幸一见报。士人于被吕得对,遂可以伸眉吐气,亦丈夫遇合之会也。”
吐肝露胆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明·李贽《复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
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不吐不快吐:倾诉;快:痛快。不说出来就不痛快。叶圣陶《在民间》:“庞怀着一腔的意思,又丰富,又热烈,不吐不快,故而高兴地这样问。”
析肝吐胆见“析肝刿胆”。明·高以俭《〈太师张文公集〉跋》:“受顾命,辅冲圣,秉国十年,乃举其生平,析肝吐胆献之天子。”
气吐虹霓虹霓:彩虹。吐气能成为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明·无名氏《聚兽牌》:“气吐虹霓兴宇宙,赤心忠孝保江山。”
挥沐吐餐谓礼贤下士。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吐食握发同“吐哺握发”。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虽笔不集札,菽麦不辨,为之倒屣,吐食握发。”
含苞吐萼苞:花未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叶片;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形容花朵即将开放的状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式呈妍。”
引新吐故犹言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吐纳术。晋·陆机《列仙赋》:“引新吐故,云饮霞餐。”
吐气扬眉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醉吐相茵后以这一典故喻指宽以待人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典出《汉书·丙吉传》:“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汙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为边郡人,熟悉边事,后来为防务工作提出切实有用的建议。
吐属不凡吐属:谈吐。形容谈吐出众,不同一般。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开道阔达,吐属不凡。”
握发吐飧见“握发吐哺”。
喷珠吐玉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握沐吐餐沐:洗头发;吐:吐出。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指为国而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新唐书·张玄素传》:“周公资圣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况下周公之人哉!”
摇首吐舌摇着头,咬住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得说不出话来。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良久,乃摇首吐舌道:‘长公子太不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