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紫的成语
有关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传龟袭紫 | 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 《后汉书 阴识传赞》:“恂恂苗胤,传龟袭紫。”李贤注:“公侯紫绶金印龟纽。” |
紫袍玉带 | 紫袍:古代公服,唐代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袍;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玉饰腰带,以区分官阶高低。穿紫袍,系玉带。比喻高官。 | 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户列簪缨姓字香,紫袍玉带气昂昂。” |
紫绶金章 |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 |
纡朱拖紫 | 形容地位显贵。同“纡朱曳紫”。 | 唐 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
东来紫气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 唐·杜甫《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
艳紫妖红 | 犹言姹紫嫣红。 | 《渚山堂词话》卷二引元·白朴《玉耳坠金环》曲:“肯羡狂蜂殢蝶,艳紫妖红。” |
金章紫绶 |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 《晋书 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 |
嫣红姹紫 | 指花色娇艳,亦指娇艳的花。 | 廖仲凯《金缕曲·题八大山人松壑图》词:“繁华歇尽何须吊!且由他,嫣红姹紫,一春收了。” |
姚黄魏紫 |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 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
背紫腰金 | 身穿紫袍,腰佩金饰。指做大官。 | 元·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指望你背紫腰金,怎知你不成器!” |
金紫银青 | 金紫:金印章,紫绶带。银青: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 | |
百紫千红 | 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 宋 王安石《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诗之一:“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得春。”宋 辛弃疾《定风波 赋杜鹃花》词:“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
青紫被体 | 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 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刘良注:“青紫,并贵者服饰也。” |
纡青佩紫 | 比喻显贵。同“纡青拖紫”。 | 《隋书 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 |
紫芝眉宇 | 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 | 《新唐书 卓行传 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
紫髯如戟 | 髯:两颊上的胡子;戟:兵器。胡子像戟一样坚硬。形容男子容貌威猛。 | |
佩紫怀黄 | 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汉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怀黄”指身居高官。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 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於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
朱紫难别 | 朱:红色。古代以朱色为正色,紫色为间色,比喻正邪、好坏。形容善恶不辩。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丞相亮将北伐,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 |
红紫夺朱 | 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
垂朱拖紫 | 垂:挂下;朱:朱绂,官服上的带子;紫:紫色印绶。借指高官显宦。 | 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