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泰的成语

有关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泰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泰山北斗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人心齐泰山移蚂蚱还有四两肉一个萝卜一个坑咱们怎么就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呢?”
保泰持盈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明史 孝宗纪赞》:“孝宗儿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去甚去泰指做事不能太过分。语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 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泰然处之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否终复泰谓厄运终结,好运转来。《晋书·庚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泰阿倒持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死重泰山比喻死得光荣。语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恩重泰山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否往泰来见“否2去泰来”。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神融气泰精神融和气息通泰。金·王若虚《四醉图赞》:“漠乎其如忘其声,茫乎其如忘其形,神融气泰,无欲而无营,渺乎其如物之莫撄也。”
泰极生否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1回:“泰极生否,乐盛成悲,今被妖邪捕获。”
泰山若厉厉:通“砺”,磨刀石。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么小。比喻经历时间久远。东汉·班固《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爱及苗裔。”
否终斯泰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南朝·梁·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
身名俱泰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哆》:“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牖语人。”
身名两泰见“身名俱泰”。南朝·陈·周弘让《与徐陵书荐方圆》:“吾荷朝思,得安丘壑,身名两泰,夫复奚言。”
泰来否极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极泰至”、“泰来否往”、“否极泰来”。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
泰然居之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