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罚的成语
有关罚的成语
有关罚的成语共收录43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陟罚臧否 | 赏罚褒贬。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罚不责众 |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
蒲鞭之罚 |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 《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
赏罚严明 | 同“赏罚分明”。 |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
赏善罚否 | 见“赏善罚恶”。 | 《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罚否,宽猛协中。” |
赏信罚明 | 同“赏罚分明”。 | 《新唐书·李光弼传赞》:“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
甘心受罚 | 甘心:情愿。情愿受到处罚。 | |
罚不及嗣 | 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 《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
以毁为罚 |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以誉为赏”。 |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
赏功罚罪 |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 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 |
罚弗及嗣 | 罚:惩罚,处罚;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 《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
罚不及众 | 罚:惩罚;及:到达;众:大众。指处罚只对小部分人,不会处罚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