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承的成语

有关承的成语

有关承的成语共收录51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承天之祐承:受;祐:保佑。蒙受老天的保祐。《周易·大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承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曲意承奉曲意:违心。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奉承讨好别人。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有曲意承奉者,未尝喜,不见者,未尝怒也。”
学无师承师承:相承的师法。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教传授。宋·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诗:“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
开国承家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百般奉承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口耳相承谓接受传闻。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
天下承平国家持久太平。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七回:“内无吴蜀东西之忧,外无南北边防之患,天下承平,甲兵不用。”
先意承颜同“先意承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承上起下承接前者,引出后者。《礼记·曲礼上》“故君子戒慎”唐孔颖达疏:“故,承上起下之辞。”
承颜顺旨承颜:顺从他人的脸色;顺:顺从。极力迎合顺从他人的旨意。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王蕃传》:“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旨。”
承风希旨承:顺承;希:企望。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东汉·班固《汉书·薛宣传》:“九卿以下,咸承风指。”
希旨承颜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孔丛子·抗志》:“希旨容媚,则君亲之。”《汉书· 不疑传》:“闻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颜接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