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逆的成语
有关逆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逆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逆流而上 | 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 |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
倒行逆施 | 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
逆子贼臣 |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 《敦煌变文 降魔变文》:“唯有逆臣贼子,欲谋王之国政,怀邪抱佞,不谨风谣。” |
逆取顺守 | 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 《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
逆风恶浪 | 比喻险恶的形势。 |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师满腹牢骚及烦躁,也还是听到铃声,奔赴教室,顶着‘四人帮’掀起的逆风恶浪,为学生们上课。” |
诛凶殄逆 | 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 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请天下。” |
莫逆于心 |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
大逆不道 |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逆阪走丸 | 见“逆坂走丸”。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槕,岂云易哉!” |
逆施倒行 | 见“逆行倒施”。 |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逆施倒行,以迄于今。” |
逆天行事 | 逆:违背。违背天意做事。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逆天行事的无徒子,怎与皇家做柱石。” |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
逆天悖理 | 逆:违反;悖:违背。违背天道常理。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只是刘太后怀嫉妒心肠,做这等逆天悖理的勾当。” |
逆子贰臣 | 贰臣: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忤逆不孝的儿子,不忠的大臣。 | 瞿秋白《鲁迅的精神》:“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战士。” |
违天逆理 | 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 | 《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违天逆理,酷害良臣,自以专戮罪重,不恭诏命,阻兵水洛,强梁秦陇。” |
诛凶讨逆 | 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 明·无名氏《精忠记·胜敌》:“身为上将,统领大军,奋武扬威,诛凶讨逆。” |
顺我者吉,逆我者衰 | 顺:顺从;吉:吉利;逆:违逆;衰:衰败。顺从我的就会吉利,违背我的就会衰亡。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20卷:“承玄步虚,上蹑玉机,衣斗履斗,流铃焕威,顺我者吉,逆我者衰,我行天真,万里廓开。” |
危言逆耳 | 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 明·李东阳《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仇。危言逆耳谁为谋?” |
忤逆不孝 | 忤逆:不顺从。不服从和孝敬父母。 | 老舍《二马》第四段:“谁叫上鬼子国来呢!在鬼子国没地方去告忤逆不孝!忍着吧!” |
横发逆起 | 横:不测,意外。指出乎所料,突然兴起。 | 宋·岳珂《桯史·丹棱巽岩》:“吉凶祸福,横发逆起,有不可知,将合于道,其惟权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