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鳞的成语

有关鳞的成语

有关鳞的成语共收录56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一鳞半爪鳞:鱼类的鳞片。爪:鸟兽的脚趾。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铩羽暴鳞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胸中鳞甲比喻存心险恶。《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毛羽鳞鬣鬣:指鱼的背鳍。鸟的羽毛,鱼鳞鱼鳍。指事物的表面现象。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片鳞半爪喻事物的极小部分。清·陈田《明诗纪事·孙宜》:“余观其诗,剽拟字句,了无意味,求杜之片鳞半爪不可得。”
栉比鳞差见“栉比鳞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附骥攀鳞比喻追随有名望的人左右,依附其成名。宋 释惠洪《代夏均甫宴人致语》诗:“青天白日心常在,附骥攀龙志未摧。”
戢鳞潜翼戢:收敛;潜:隐居。鱼儿收敛鳞甲,鸟儿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晋书 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胸有鳞甲比喻存心险恶。
片鳞碎甲犹片鳞半爪。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虽然,其前此各著述,片鳞碎甲,发明此主义者,固已不少。”
戢鳞委翼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同“戢鳞潜翼”。唐 韩愈《赠郑兵曹》诗:“我材与世不相当,戢鳞委翼无复望。”
云次鳞集会聚;会合。宋·周密《齐东野语·姜尧章自叙》:“薄海英才,云次鳞集。”
隐鳞戢翼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比喻贤者隐居待时。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明,隐鳞戢翼。”
沧海一鳞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一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一鳞,巫山片云,顷刻间风弛电掣,卷入无何有之乡。”
隐鳞戢羽见“隐鳞戢翼”。清·钱谦益《<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当其隐鳞戢羽,名闻未彰,必有文章钜公,以片言只字定其声价。”
栉比鳞次亦作“栉比鳞差”。亦作“栉比鳞臻”。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
潜鳞戢羽谓隐藏形迹。明·张煌言《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潜鳞戢羽,幸舟逢鄂君。”
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邹鲁《浙江光复》:“处州党员极多,因该处崇山峻岭,可为修鳞养爪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