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恭的成语
有关恭的成语
有关恭的成语共收录35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玩世不恭 |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 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
敬恭桑梓 |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桀骜不恭 | 同“桀骜不逊”。 | 《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围乃共王之庶子,年齿最长,为人桀骜不恭,耻居人下,恃其才器,阴畜不臣之志。” |
谦恭虚己 | 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百凡从事。” |
安详恭敬 |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 宋 朱熹《小说 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
打恭作揖 | 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 | 明·李贽《因记往事》:“嗟乎!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 |
恭敬不如从命 | 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 宋 赞宁《笋谱 杂说》:“姑闻而后悔,倍怜新妇。故又谚曰: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
毕恭毕敬 |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
恭而有礼 |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恭默守静 |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
勤慎肃恭 | 肃:严肃;恭:谦逊。勤劳、谨慎、恭敬、谦虚。指做人的美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更祈自加珍爱,惟勤慎肃恭以侍上,庶不负上眷顾隆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