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颜的成语

有关颜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颜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笑逐颜开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逐:驱使;颜:脸面。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母亲方才转忧为喜,笑逐颜开道:'亏得儿子峥嵘有日,奋发有时。”
奴颜婢膝奴:奴才;颜:面容;婢:侍女;婢膝:侍女的膝;指下跪。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唐 陆龟蒙《江湖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
颜丹鬓绿见“颜丹鬓绿”。清·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酌我五石云母钟,我能令公颜丹鬓绿而与年少争光风。”
靦颜人世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朱颜粉面粉:白色。红颜白面,指涂脂抹粉的女子。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八义记·驸马赏灯>》:“金鼎热风脑龙肝,花烛映朱颜粉面。”
柳骨颜筋唐·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腼颜事敌厚着脸皮替敌人工作,不知羞耻。
愁颜不展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明·沈采《千金记·省女》:“奈我丈夫每日只是攻文习武,衣食艰苦,颇觉失望,以此愁颜不展。”
汗颜无地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无地:没有容身之地。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唐 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
颜筋柳骨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奴颜婢睐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日角龙颜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梁书·元帝纪》:“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气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犯颜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措颜无地措:安放;颜:脸,面子。脸没地方搁。形容极为惭愧羞愧。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积罪如山;学士排难解纷,反使措颜无地。”
犯颜进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旧唐书·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寄颜无所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和颜说色见“和颜悦色”。《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刘宝楠正义引汉·郑玄注:“言和颜说色为难也。”
朱颜鹤发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明·陶宗仪《辍耕录·道士寿函》:“一老道士者,朱颜鹤发,延至其室。”
犯颜敢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先意承颜同“先意承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承颜顺旨承颜:顺从他人的脸色;顺:顺从。极力迎合顺从他人的旨意。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王蕃传》:“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旨。”
抗颜高议抗颜:不看别人的颜色;高议:发表高明的议论。指态度严正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宋·苏轼《上刘侍读书》:“抗颜高议,自以无前。”
靦颜天壤靦颜:脸上表现惭愧;天壤:天地,指人世间。形容丧失气节的人厚着脸皮活在世上。《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希旨承颜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孔丛子·抗志》:“希旨容媚,则君亲之。”《汉书· 不疑传》:“闻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颜接辞。”
靦颜事仇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 王金铭》:“若靦颜事仇,为虎作伥,心果安在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