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竖的成语

有关竖的成语

有关竖的成语共收录38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胆寒发竖形容恐怖之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横拖竖拉犹横拖倒拽。陆文夫《荣誉》:“可是文教委员是个大块头,打篮球的一等好手,横拖竖拉地就把方巧珍顶到大礼堂门口。”
竖起脊梁比喻振作精神。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起偃为竖偃:卧躺。竖:立,站着。使躺着的人站起来。比喻给予减轻刑罚的恩惠。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繇传》:“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
横眉竖眼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竖子不足与谋竖子:小子;谋:计议,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骨寒毛竖形容十分害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毛发尽竖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1回:“黑蛮龙听了,不觉腮边火冒,毛发尽竖。”
柳眉剔竖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潘金莲]登时柳眉剔竖,星眼圆睁,叫春梅打着灯,把角门闩了,拿来大棍把那狗没高低只顿打。”
横眉竖目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带着十六七个打手,都是横眉竖目,身穿紫花布裤褂,青布抓地虎靴子,手持木棍、铁尺。”
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瞋目竖眉瞋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竖起眉毛。形容极其愤怒的样子。清·袁枚《新齐谐·狮子大王》:“上坐官貌颇温良,闻土神话即怒,瞋目竖眉厉声索二青衣。”
横三竖四犹言横七竖八。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
立眉竖眼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1章:“警备队员们被他立眉竖眼地一吆唤,都像夹尾巴狗似的溜逃了。”